蜜芽国产亚洲欧美日综合色韩,婷婷五月不卡综合,wwwwxxxx亚洲欧洲在线观看,亚洲av图片在线观看,成年日本小美女黄色网站天天干,国产美女不卡自在线拍,久久本道综合久久伊人

您當(dāng)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wǎng) >> 文化旅游 >> 風(fēng)味小吃

二月二 炒豆豆

2025-02-26 12:02 來源:中國甘肅網(wǎng)-甘肅日報

  剃頭

  炒豆

  炒面棋

  爆米花

  文\王選

  正月將出,二月將至。

  二月好啊。長風(fēng)息于西北,而冬雪退于東南。天漸暖,草木之心萌動,過冬之鳥鬧于枝頭。山河清朗,四野明凈,許是冬雪反復(fù)擦拭的結(jié)果。立于山巔,遠眺,枯燥沉寂之氣漸淡,田里積雪融化,泥土呈黝黑色,群山棱角也柔和起來。棉襖尚需再穿十天半月,畢竟還有倒春寒。人們下地,挖一锨土,試探墑情,思謀著這塊地,今年該種什么。

  一

  二月好,好在年味雖淡,二月二卻已來。二月二,自是孩子的節(jié)日。我們哼著“二月二,炒豆豆,小貓把我叫舅舅”。小貓為何把我叫舅舅?搞不懂,大娃娃這么哼,我們小娃娃也跟著哼。輩輩口耳相傳,不解其意,但頗覺有趣,只是委屈了小貓,莫名多了那么些擦不干凈鼻涕的舅舅。

  二月二,自然要炒豆豆。在麥村,可炒之豆不多,僅有黃豆、蠶豆。

  黃豆多在玉米行中套種。麥村地多,主要種小麥、油菜、玉米等作物,除了吃,還要賣一些換錢。鮮有人去種大塊黃豆。清明前后,和玉米一起,種黃豆。下地,起壟,壟上點入玉米籽。每窩錯開,且相隔兩尺許。再鋪地膜。兩行地膜間,挖坑,丟進幾粒黃豆,用腳底把坑刮平。白色的地膜,橫平豎直,在白花花的陽光下,異?;窝?,似乎整個世界都是白色河流,在春風(fēng)涌動的大地上流淌。到夏天,玉米林濃稠,稠到發(fā)黑。黃豆在玉米腳下,乘著陰涼,很是愜意。微風(fēng)滲進來,黃豆們伸出心形葉片,撫摸著腰間的豆莢。秋天了,玉米已掰走,玉米稈枯黃了,只有葉子耷拉著。秋風(fēng)起,葉子刷啦啦響著。黃豆葉片黃透了,借著陽光,愈加鮮明。不久,葉片落光了,枝頭上掛著一串串豆莢。豆莢長著絨毛,咧著嘴,露著金黃的大板牙。人們下地,連根拔起,磕掉泥土,裝進背篼,背回家。

  蠶豆開藍紫色花,像一對對蝴蝶。蠶豆嫩時,烤著吃,也香。蠶豆我們也叫大豌豆。但麥村不種蠶豆,為什么呢?我們伸著腦瓜,頗為好奇,剝掉蠶豆皮,問。

  麥村種黃豆,偶爾做豆腐,大多也是當(dāng)經(jīng)濟作物賣掉,家里剩余不多,留到二月二,給孩子們炒著吃。

  二月二的蠶豆,是從集上稱來的。有老漢常年賣大豌豆。每到逢集,風(fēng)雨無阻,大半輩子了。人們談及蠶豆,自會想起他。而想起他,定會想起蠶豆。一根扁擔(dān),兩個藤筐,裝滿蠶豆。老漢坐在扁擔(dān)上,卷著莫合煙抽,太陽落在他的側(cè)臉上,如古銅。我們把買蠶豆叫量大豌豆。量,或許是稀物,所以精打細(xì)算吧。有人量一塊錢。老漢提秤,用小簸箕狀的秤盤裝上蠶豆,一手提繩,一手撥秤砣,在秤星上移動,多則取下幾顆,少則添幾顆。大多時候,要幾塊錢的,一秤盤下去,不多不少。稱,不過是給買主看看,不哄人。稱好,用報紙一包,遞過來。那時蠶豆,全是鹽炒。蠶豆開裂處,粘著鹽粒和土粒,進嘴,咸味里有淡淡的泥土味。

  二

  二月二當(dāng)天,母親忙畢,從袋中取一碗黃豆,揀掉渣滓,簸掉土,進鍋炒。炒黃豆得是小火熱鍋,否則易焦。炒好,我們趁熱抓幾把,塞進衣兜,邊吃邊玩。而蠶豆,則是去祖母那里,分了一掬。

  當(dāng)然,并非每家都有黃豆和蠶豆吃。然而,二月二的豆豆是不能少的。若沒有,孩子們一則覺得在伙伴那里沒有面子,二則覺得年還未盡興,定會哭鬧。如此,便炒面豌豆。我們把面豌豆叫面棋子。許是因著像棋子吧。

  做面棋子,先和面。面里最好加豬油、雞蛋,攪拌均勻,加水,再揉,揉好面,搟開。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約半本語文書那般寬度即可。然后切,切成菱形,拇指大小,撒面,一拌,以防粘連。麥草燒鍋,鍋熱,放油。油熱,冒微煙,把面棋子放進鍋,反復(fù)翻炒,直到微黃。炒熟后,熄火,不蓋鍋蓋,再到鍋里“焙”(烤的意思)一陣,直到用勺子舀起,又倒下去,鐵鍋里叮當(dāng)有聲即可。

  面棋子盛到瓷盤里,放涼,就可以吃了。丟一顆進嘴,一咬,干脆,且混合著面香、油香、雞蛋香。我們抓幾把,塞進衣兜,去了學(xué)校。在教室,大家換著吃。說是換,其實是暗著比。比誰家的好吃,誰家的香。上課時,老師轉(zhuǎn)身寫板書,我們嘴里丟一顆,嚼兩下,老師轉(zhuǎn)過來,趕緊閉嘴,一本正經(jīng)。如此反復(fù),一節(jié)課,半兜吃光了。下課,喝一氣涼水。水進胃,泡開面棋子。胃脹。晚上也很飽。

  那時家貧,不是誰家炒面棋子都會放豬油和雞蛋。豬油留著慢慢吃,雞蛋去看親戚時得拿。所以,炒面棋子,大多是直接用面,加少許鹽。面也是死面(未發(fā)酵)。死面餅炒的面棋子,硬,沒有嚼頭。誰拿這種面棋子,別人不大愿意換的。但大家都如此,也便不在乎了。畢竟是零嘴,圖個開心。

  一個下午,兜里面棋子互相碰撞的當(dāng)啷聲,漸漸淡了,衣兜也空了。

  三

  有時,村里會來爆米花的人。

  在牙叉骨臺,支好機器,生起火。天漸暖,而地里零活不多,隔三差五就能干完。大多時候,牙叉骨臺,作為村里最重要的地方,總是不缺人。老人們蹲在墻根,曬暖暖,說閑話。年輕人,蹲在土臺邊,或聊農(nóng)事,或操心國家大事,互相抬杠,自覺有理。女人們拿著鞋墊,在一邊圍著簇,邊繡花兒邊扯家務(wù)事。孩子們在空地處,或斗雞,或摔紙炮,或打沙包,滿頭大汗,不得消停。爆米花的人一來,他們嗷嗷叫著,圍了上去。

  爆米花的人,年年都來。來著來著,便老了,整個人許是被煙熏火燎太久,也變得黝黑。他朝孩子們一揮手,說,去拿玉米。孩子們歡快叫著,跑回家。大人已在牙叉骨臺游畢,正在屋里忙。孩子們隔窗喊,媽,爆米花的人來了。孩子們怕父親,凡事都先喊媽。母親說,來就來了。孩子們又喊,爆兩碗玉米花吃。母親說,廂房挖兩碗去爆。孩子嘀咕道,要錢呢。母親無奈,只得從衣兜里翻找半天,找了兩毛錢。孩子們裝好錢,挖好玉米,提著袋子,抱一捆玉米棒,朝牙叉骨臺跑去。

  來爆米花的人,先來后到,已排了隊。輪到誰家誰上前。爆米花的人用大瓷缸裝滿玉米,缸沿正好與玉米齊平,然后倒進鍋。我們遞去糖精,他放入。有了糖精,爆米花才甜,才好吃。若沒有,只能向同伴借幾顆。裝好鍋,上架。爆米花的人一手搖鍋,一手搖風(fēng)扇。兩手協(xié)調(diào)。孩子們蹲在一邊,往火爐中添柴。風(fēng)扇呼呼,火苗嘩嘩。玉米粒在鍋里轉(zhuǎn)著圈,當(dāng)啷啷響著,異常清脆。那鍋肚腹鼓鼓,像個悶葫蘆,渾身漆黑,在火上轉(zhuǎn)啊轉(zhuǎn)。爆米花的人,不時看看手柄前的氣壓表。

  時間一到,爆米花的人提著鍋,到自制的包前,把鍋蓋處放進去。那包前面用橡膠箍成,以防鍋熱燙破,后面則用兩條化肥袋縫在一起。要爆之前,孩子們跑到一邊,捂緊耳朵。只見爆米花的人一腳踩鍋肚子,一手抓把柄,一手用鐵管扣動蓋子。嘭——一聲巨響,白霧翻滾,在地上涌起,散開。爆米花的人提著鍋,慢慢在霧中現(xiàn)身,如電視劇中的神仙一般。

  響聲過后,我們一擁而上,撿拾濺到地上的玉米花。玉米花,開著白花,一瞬間,在大地上綻放了。孩子們顧不上土,撿起一顆,吃一顆。而玉米花的主人,趕緊過去,把化肥袋中的米花兜出來,裝進自家袋子,付了錢,背在背上,虛哄哄小半袋,熱乎乎的,背回了家。米花要趁熱吃,帶著玉米味,那才香,且脆。如過了夜,則會黏牙。

  那一夜,簸箕里盛著爆米花,放在被子上,一家人圍炕而坐,炕太烙,感覺把屁股都要炒成黃豆了。大家邊看電視,邊吃爆米花,邊說村里閑事。那一晚,人們嘴里甜兮兮的,似乎所有苦澀的日子,在那一晚,也甜兮兮的。而炕上,落滿了玉米殼,睡覺時,硌在身子下,連夢,都是癢癢的。

  四

  二月二,龍?zhí)ь^。古時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梁、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面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的習(xí)俗,忌動針線、蓋房打夯、磨面等,也不可去河邊打水,以免驚擾到龍。為了納吉,這一天,北方人將吃食均取與“龍”相關(guān)的名字,面條叫“龍須面”,水餃叫“龍耳”,米飯叫“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吃豬頭肉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

  這些習(xí)俗,頗是有趣。但麥村沒有,麥村的節(jié)日,向來并不繁瑣。許是跟經(jīng)濟有關(guān)吧,人們忙于衣食之憂,沒有過多精力顧及那些形式。不過這一天,剃頭是少不了的。

  麥村人正月不剃頭,得等到二月二。

  村里沒有理發(fā)店,去集上,劃不來,于是頭發(fā)全由大人來剃。以前,理發(fā)工具是鐮刀刃片。手下稍一松懈,頭皮便割一道口子,孩子們疼得哇哇叫。于是,剃頭,便是一件恐怖的事。在大人軟硬兼施、生拉死拽下,把頭伸進盆子。大人一手卡脖子,一手撩水洗,還得放點洗衣粉。頭發(fā)一月未剃,也少洗,早已糾纏在一起,跟羊毛氈一樣。很快,頭上起了白沫,白沫成了黑泥水,順耳鬢流下來,鉆進了眼睛,眼睛磨人,孩子們又嗷嗷哭喊,但脖子卡得太死,掙脫不了。大人邊遞毛巾,邊戲罵孩子,場面甚是滑稽熱鬧。

  洗畢,坐在院子中間的椅子上,大人扯下門簾,往孩子脖頸上一圍,在磨刀石上灑點水,再磨兩下。提刀而來時,孩子早已頭皮發(fā)涼發(fā)麻。只聽見耳旁噌噌聲,頭發(fā)大塊大塊落下。剃幾下,大人再磨磨刀。若嫌麻煩,直接往頭上吐口唾沫,接著剃。若不小心,頭皮上挨一刀,血往出滲,孩子又是一番哭喊,倒不是疼,而是怕。大人帶著歉意,不再罵,而是哄騙一番,孩子才息聲,哼哧哼哧吸溜著鼻涕,期望盡快剃畢。剃頭手藝好的人,能刮光頭,搞得頭皮上寸草不生,明光油亮,猶如十五瓦的燈泡。手藝差的人,剃得七長八短,好比地埂上被??羞^的草坡。剃畢,大人摸摸那顆扎手的頭,雖不光溜,但也頗有成就。而那頭上一道道血印子,像一張張嘴,喊著痛。大人看著,想笑,又有些心疼,于是一邊收拾椅子、地上的頭發(fā),一邊說,去廚房,你媽給你豌豆炒好了,放了糖精,甜得很。

  后來,家里不知從何處搞到一把推子。推子好些,至少不會割破頭皮。推子從前額開始,貼著垢痂往后走,只見大片大片頭發(fā),結(jié)在一起,往下掉。推子忘了抹油,澀,夾頭發(fā)。一推一夾,鉆心疼。孩子又哭又嚷,吹著鼻涕泡,不想推了,要從椅子上溜下來。大人摁住,威逼利誘一番。從柜子里翻出黃油,剜一指頭,抹上去。再剃,好些了。孩子才安下心,眼皮紅腫,呆若木雞,似乎任人宰割了。推完,頭發(fā)渣鉆了滿脖子滿背,像帶刺的毛毛蟲,弄得瘙癢難忍,孩子左撓右抓,上躥下跳,猶如頑劣猴子。最后不解氣,脫了衣裳,一邊撿拾頭發(fā)渣,一邊讓大人撓背。而大人總是撓不到地方,于是喊叫著,自己抓,最后,抓成了一個紅脊背。而那顆腦袋,并沒有推整齊,深淺不一,高低錯落,梯田一般。

  剃完頭,衣兜里裝滿豆豆,一邊吃,一邊用袖口揩著鼻涕,去找伙伴們玩耍了。

  孩子們交換著春天的味道,奔跑在黃土里,游蕩在田野中,隱沒于蒿草間。春風(fēng)吹來,那一顆顆光腦袋、花腦袋,似乎輕巧靈光了許多。春風(fēng)再吹,那腦袋上,拂過涼意。春風(fēng)是另一把剃頭刀。

  “光光頭,抹上油,騎著騾子趕著牛”。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wǎng)”的稿件,均為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版權(quán)稿件,轉(zhuǎn)載必須注明來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中國甘肅網(wǎng)微信
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中國甘肅網(wǎng)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xué)習(xí)強國學(xué)習(xí)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yè)務(wù)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jiān)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wǎng)傳媒有限責(zé)任公司 | 本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wù)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wù)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24 中國甘肅網(wǎng)(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wǎng)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wù) | 聯(lián)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