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四合院 徐 媛
南郭寺杜甫塑像 王家安
南郭寺
“麥積煙雨”景觀 郎兵兵
王家安
鄉(xiāng)音老巷,小館時蔬……古老城衢,一夜之間變得“熱辣滾燙”。吃完麻辣燙后還能再去哪里?是大家普遍關心的話題。在天水老巷里長大的我,便忍不住做個“向導”,告訴大家,除了麻辣燙,在這座古城,還有多少“寶藏”?
古城拜伏羲
一般到了天水,都會聽人介紹,去一趟伏羲廟,這個天水城中最有名的景點。
去伏羲廟除了朝拜瞻仰,再看什么,就是兩句話——頂天立地,龍鳳呈祥。
“頂天”,是說大殿的頂棚,精美的《周易》六十四卦圖。改變世界進程的“二進制”受到伏羲八卦的影響,發(fā)現(xiàn)并完善二進制的德國人萊布尼茨曾激動地說,“這種算術由這位偉大的創(chuàng)造者所掌握,而在幾千年之后由我發(fā)現(xiàn)。”他所說的這位“偉大的創(chuàng)造者”正是被譽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
伏羲造書契、結網(wǎng)罟、養(yǎng)牲畜、建屋廬、制嫁娶、鼓琴瑟,從生老病死,到婚喪嫁娶;從琴棋書畫,到柴米油鹽,是他讓中國的先民們,走出了茹毛飲血的時代。而伏羲八卦一畫開天,肇啟文明,是洪荒年代的文明曙光,是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坐標。
從大殿向后走就是太極殿,沙孟海先生的榜書與周圍古柏一樣雄渾蒼勁。殿門兩側,有團龍、團鳳雕窗,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時光流逝,仍栩栩如生。
傳說中的伏羲、女媧,面對人類繁衍的重任,他們巧妙地通過“天意”選擇,讓兩個磨盤從山坡滾下,磨盤也果然合二為一,這就是“天作之合”。
伏羲的母親是在一個巨大的腳印中孕育了他,其實是早期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反映。伏羲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人類要有序繁衍,必須確定以夫妻為基礎的家庭倫理,于是,從他開始,中國人有了一“嫁”一“娶”,今天我們所熟知的聘禮、合巹、洞房、蓋頭等,都和他們有關。這一個個故事,就能讓人從中感悟到“家”的溫情。因此天水人把伏羲親切地稱為“人宗爺”,意為人類共同的祖宗。每逢祭日,都將闔城出動前來朝拜,鄉(xiāng)人謂之曰“朝人宗”。
伏羲廟所在的西關,舊時稱為“伏羲城”,鱗次櫛比的民居掩映在黛瓦古樹之間,天水人最引以為豪的,就是“萬山都近圣人居”。
巷陌有秦風
著名報人范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說,“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說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饒、人物秀麗的地方”。
天水氣候滋潤,就西北來說,確實環(huán)境宜居。居民普遍膚白,自古有“天水白娃娃”之美譽。而全市成百上千年的古樹就有五百余株,你也許會驚訝,一個位于西北的小城,古樹數(shù)量竟然位居全國第二位。就市區(qū)這一片來說,行走之間蒼槐翠柏隨處可見,而古樹名木更不為奇。
沿著西關古城,從廣場到伏羲廟并不算遠,最好是一路步行。這樣,沿途可以細細品味古城的“慢節(jié)奏”,再買個豬油盒,吃碗熱呱呱,從一些叫做雜燴、里脊、“老三篇”的碟碗中,和著秦腔入味。
古城的多數(shù)建筑,尤其門店之后,還是一些明清以來的古民居,如果感興趣,可以專挑小巷里那些保存著原貌的民居去看一看。這里的每條巷子背后,都有一兩個故事。
伏羲城門口的士言巷,為紀念“隴南文宗”任其昌??拷鼜V場南側的育生巷,是紀念近代教育家張世英;巷子里還有一代才女蘇惠的傳說,她的“回文詩”千古傳奇,李清照詞中“云中誰寄錦書來”的“錦書”就是指此。如果你是趙氏后裔,還可去“趙氏天水堂”里尋根,天水,是華夏趙氏的第一郡望。
緊鄰廣場的路北,就是我從小長大的澄源巷。巷子不大,卻有幾處比鄰的名人故居,其中最著名者即是哈銳,天水人將其姓氏讀作“尕”。
哈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回族翰林,辛亥革命后返回故里天水興辦實業(yè)。有意思的是,一家網(wǎng)紅麻辣燙店的老板正是他的后代。
從澄源巷一路向北,就可于山巒蔥郁中眺望樓閣飛檐,那便是被譽為“隴東南第一名觀”的玉泉觀,因山上玉泉而得名。拾級而上,至中間溝壑處有一廊橋,名曰“通仙橋”。每當從橋上走過,檐角銅鈴一晃,這時轉身抬頭,則見高不可攀的數(shù)百石階,再仰頭看到“兩河勝境”“人間天上”的大字牌匾,確實有恍然登仙的感覺。以前,我放學后經(jīng)常到山上玩,在泉井不遠處,有一方字跡飛舞的碑刻,長大后才知,那是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專門來這里尋根時題寫的詩碑。
在西側山崖上,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廟,供奉的正是曾經(jīng)六出祁山而轉戰(zhàn)天水的諸葛孔明。失街亭、斬馬謖,天水關、收姜維,木門道、射張郃,演一場空城謀略,嘆六出未完夙愿……流傳在天水的三國故事不勝枚舉。
出了西關,在廣場北側再向東,可去南北宅子。雖然這樣的明代建筑在外地也有不少,但內(nèi)部裝扮,尤其歷史人物及場景復原,還是再現(xiàn)了老天水人的日常生活,故而這里也被稱作民俗博物館。在他們的廚房里,能看到老天水的“十全席”都吃些什么,那舊居秘藏寶藏的地道,如果鉆進去感受一番也挺有意思,而仔細品味每間屋子懸掛的中堂、匾聯(lián),都是對這座古城的別樣解讀。
天水多詩意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中描繪的蒹葭秋水,正是在天水一帶的渭河之濱。
天水,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有人說來自“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確切記載是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以朝廷之名正式確定“天水郡”,距今已2138年。
兩千多年來,天水的水一直是溫潤可人。秦州之郊的齊壽山,古稱“嶓冢”,是西漢水的源頭,是上古文獻中神奇的存在,也是屈原所吟唱的“望崦嵫而勿迫”,一個神話中日落的地方。
落日余暉下的渭水之濱,最美不過是卦臺山下。如果時間夠用,不妨驅車一個小時左右去趟卦臺山,那是傳說伏羲畫卦之處,尤其落日時分,站立山巔,腳下平川開闊,蜿蜒渭水在山前形成一道“S”形的流向,恰如一幅天然的“太極圖”。飛霞流丹,水浪浮金,一瞬間就會感到,當年伏羲“仰觀于天,俯察于地”,能夠以自然為本繪制八卦,是那樣的不可思議。
溯渭水而來,1265年前,剛剛經(jīng)歷安史之亂的杜甫客居秦州,盡管在這里的日子過得也十分清苦,但從他留下的《秦州雜詩》中,多少能感到一份寧靜。如今在天水,仍有不少和杜甫相關的遺存,最值得一去的,是位于市區(qū)南山的南郭寺。這里有杜甫祠堂,一尊有些年頭的杜甫塑像身材不大,卻受盡煙火的熏染和歲月的斑駁,滄桑之感,很容易讓人有老杜詩中“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的感觸。
南郭寺還有兩處地方值得一看,一是院中被稱為“春秋第一柏”的古柏,其和孔子同齡,中間兩處開叉后,又抱生新樹,院中老僧能給你繪聲繪色地說好幾個故事。尋著幽靜的小道往里走,院后有《二妙軒》詩碑,這是清代詩人宋琬用二王書法集成杜甫《秦州雜詩》。所謂“二妙”者,詩圣之詩妙,書圣之字妙也。
杜甫沒有辜負南郭寺,《秦州雜詩》中專門留下了一首:“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北流泉仍在,你還可以憑欄而憩,或是踱步竹林之間,聽老樹隨風空響,杜甫的詩味,就在不經(jīng)意間飄散出來。
南郭寺爬山大概半個小時,開車可以直達,打車也可以上山。山上還有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這位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關鍵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甘肅首任省長,也是土生土長的天水人。
隴右傳英名
西關古城里,還有個飛將巷,顧名思義,紀念飛將軍李廣。但巷子里已找不到和李廣有關的其他痕跡。如果感興趣,可以打車七八分鐘,到位于城南石馬坪的李廣墓去。
這里雖是一座衣冠冢,但數(shù)百年來,憑吊之人絡繹不絕??梢钥粗T口殘缺的石馬,聽老鄉(xiāng)講述石馬坪的來歷,也可以站在墓前,領略“但使龍城飛將在”的豪情。自漢以來,人們就有戰(zhàn)時思飛將的情懷,這是對英雄的崇拜與渴望,杜甫也曾為這里寫過“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筑壇。”
古人說“關西出將”,在天水是最好的印證。除了飛將軍李廣,天水歷史上還有漢代屯田將軍趙充國、蜀漢大將姜維、三國驍將龐德、西涼政權的建立者李暠等名將。其中,還有以忠義聞名的紀信,后來被奉為天水城隍,至今仍有紀信祠。
從紀信祠向廣場方向一路折返,會路過南北宅子,再往前路口處,有一排仿古建筑的商場,其背后,是舊時的天水文廟。徜徉其中,你會找到秦祖、石作蜀、壤駟赤這三個不太熟悉的名字。兩千多年前,當孔子在齊魯大地開壇講學時,西北一隅尚是并不起眼的“戎狄邊陲”,誰也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孔門七十二賢中,會有這三個天水人。他們的志向,是要將仁義禮智之學帶到家鄉(xiāng)。前人稱贊說,正是他們的篳路藍縷,隴山渭水,從此才有“化雨春風”。
天水,作為華夏文明重要的發(fā)祥地,數(shù)千年來,文脈不絕,正在于無數(shù)像石作蜀那樣的先賢,無數(shù)像李廣那樣的豪杰,無數(shù)像哈銳那樣的才俊,肯于去跋山涉水,肯于去焚膏繼晷,肯于去舍生取義。他們以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xù)奮斗,終換來隴山鳥語,春意盎然;渭水鶯啼,生生不息。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天水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 2024-03-22安寧:名字來自500年前古城堡
- 2024-03-21【甘快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唇鹿群“春游”祁連山
- 2024-03-21【溯源甘肅】河西走廊——貫通古今的歷史文化長廊
- 2024-03-21黃河流域珍貴文物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