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隴上端午】
靜寧 端午面花開
文/呂潤霞
端午做面花的習(xí)俗,多在隴中一帶盛行。
靜寧的端午,一大清早,從農(nóng)家小巷里一個一個蹦跶出來的憨娃,每個人胸前的紐扣上除了掛著各種奇艷夸張的絲綢荷包,必定還有三兩種靈動有趣的動物面花。這種面花,靜寧人叫“花饃饃”。烙花饃饃,是靜寧眾多端午食事中相當(dāng)重要的一項(xiàng)。靜寧人烙的花饃饃主要有兩種。一種比較簡單,是直接烙成花形的白面餅,熟了后在上面點(diǎn)綴彩色花紋或者給白面圓餅拓上彩色印花。另一種則比較藝術(shù),是捏成各種動物形象的面花烘烤而成。
端午烙花饃饃的習(xí)俗源于何代不可考,但其形成的背景卻有跡可循。從氣候特點(diǎn)講,端午是夏季的開端,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民謠有唱:“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五毒”是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由于天氣越來越熱,雨水增多,人們很容易在這個時候生暑病,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qū)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xí)俗。
靜寧人的花饃饃,正是應(yīng)和了消病消災(zāi)、祈求平安的民間心理。端午禮儀中的面塑,表達(dá)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祈禱。雖然是以食物的面目出現(xiàn),但那些充滿靈性的造型,卻飽含著人文的意蘊(yùn)。靜寧人塑成動物的面花中,最多的是蟾蜍和蛇。蛇面花多是盤成一團(tuán)的,沒有攻擊性又溫和的樣子。蟾蜍面花本地人叫“癩呱子”,形象很可愛,多的是兩只后足弧形對稱,蜷在腹部兩側(cè);兩只前足在頭頂相合,呈環(huán)抱姿態(tài)。也有別出心裁的婦女,會做出十二生肖之類的面花,這些面花,修飾并不夸張,其神韻更勝于外在的精致技巧。所有的端午面花都寄寓著大人們的祈福,但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動物面花,古靈精怪的,讓他們舍不得摸,更舍不得吃,只能與荷包一起掛在胸前賞玩,或與鄰家的小孩子一起比,看誰的媽媽手更靈更巧。
靜寧人烙花饃饃,是將白面發(fā)酵后加工的。一塊發(fā)面,被主婦揉得筋道,再利用刀、剪、木梳、竹簽、頂針、印花模等工具,經(jīng)過切、揉、搟、捏、揪、挑、壓、搓、撥、按、剪、點(diǎn)、劃等一系列工序后完成。心靈手巧的婦女,一會兒就會塑出各種精巧的形狀,最后只需把握好火候,在平底鍋里耐心烙成?;x饃烘熟后光澤潔白,造型精巧,通體再點(diǎn)綴彩色花點(diǎn),光彩奪目又別開生面。
隨著時代的演進(jìn),現(xiàn)在每到端午,人們只知應(yīng)該做花饃饃,至于來龍去脈,都不再追究其根底。面花更多成了具有濃厚民俗特色的藝術(shù)品和食用品,蘊(yùn)含著隴中端午濃濃的儀式感和一份厚重的人文情懷。
- 2022-03-30這個會寧小伙,把罐罐茶賣火了
- 2022-03-01甘肅酒泉絲路美食承古傳今訴“古道熱腸”
- 2022-02-09讓臨夏美食更“出圈”
- 2022-01-24【甘快看】味覺江湖 | 尋羊百味在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