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屈杰文 通訊員 何星星
"現在,我們村面子漂亮、里子厚實,有顏值有內涵,與以往相比,大不一樣了。"在康縣陽壩鎮(zhèn)花巖溝村,村支書鄒永琴一口氣說出村里的新變化。
在人們的印象中,山大溝深的康縣花巖溝村是個很窮的地方??扇缃?,走進這個昔日的貧困村,古樸的氣息迎面而來,小橋流水人家,腳下斑駁的石坡路面,白墻灰瓦的房屋佇立兩旁,布局獨特的庭院,廣場散步閑聊的老人,鄰家雞鳴狗吠,屋內臘味飄香,在傍晚暖陽的渲染下,恰如一幅優(yōu)美至極的山水畫,美得讓人心醉。
站在花巖溝,看到周圍云霧繚繞與青山之間,云霧與山巒相得益彰,古村與藍天、白云、青山,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景色宜人,還有那一片散落在村莊的民宿,保留著村莊淳樸的田園風光,這不僅是我們理想中的鄉(xiāng)村生活,更是很多人眼中的詩意和記憶中的鄉(xiāng)愁。
說起花巖溝的變化,鄒永琴介紹道,為了把花巖溝這個過去的貧困村建設好,圍繞“基礎設施配套化、經濟發(fā)展產業(yè)化、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花園化、村風民風和諧化、管理機制長效化”理念,當年,縣上邀請了園林部門的專家,對全村的房屋風貌、休閑廣場、垃圾處理、醫(yī)療室、農家書屋、村史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村莊綠化等項目進行高標準規(guī)劃設計。房屋、村貌建設沿襲了當地傳統(tǒng)的民居風格,將原有風貌和新元素相結合,達到了人與自然、人與田園、人與鄉(xiāng)土文化的完美融合。
“我們沒砍一棵樹,沒埋一眼泉,沒毀一株草,沒挪一顆石,充分利用廢舊的瓦片、河道的石頭、石片、石子和枯干的樹皮、枝條、竹片等材料,既降低了建設成本,又起到裝飾美化作用。”談起村容村貌的改造經歷,村民鄒吉亮說。
既要創(chuàng)建美,又要經營美,把風景變成產業(yè)。在“美麗家園”創(chuàng)建中,花巖溝村沒有滿足于“外表光鮮”,而是力爭做到讓村莊變美的同時,讓群眾富裕。他們在大力發(fā)展茶葉、天麻等產業(yè)的基礎上借助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良好契機,大力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業(yè),形成了以茶葉、天麻為主,多元化產業(yè)齊頭并進的融合發(fā)展新局面。
村容整潔環(huán)境美。在花巖溝村,一眼望去,家家戶戶門前都擺放著兩只垃圾桶,村民將生活垃圾按“可腐爛”和“不可腐爛”進行分類,投入對應桶內。“我們村全面推進人居環(huán)境整治、廁所革命工程兩年多來,不僅環(huán)境變好了,而且垃圾都成了‘寶’。”鄒永琴還說,“村上有家廢品收購點,一年收入上萬呢。”
這些年,花巖溝村不僅告別了臟亂差,更為重要的是,村里充溢著文明的新風。行走在村里,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墻,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引得路人不時駐足觀看;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圍墻上,畫滿了色彩鮮艷的民俗畫、兒童畫,這些以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職業(yè)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傳、農業(yè)科技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墻,以及廣泛開展的“美麗庭院”“最美家庭”“好家風好家訓”等評比活動,深深地影響著村民的思想觀念和日常行為,促使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環(huán)境優(yōu)美、文明誠信、團結互助、遵紀守法文明新風尚在花巖溝新村的每一個角落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如今,在花巖溝村,一些長期累積遺留的矛盾糾紛化解了,一些因家庭瑣事造成的婆媳糾葛消除了,賭博、打架等不良現象不見了,讓來訪的游客感受到的是煥然一新的農村環(huán)境面貌、和諧文明的村風民風。
相關新聞
- 2021-01-19青藏高原東部有雨雪 黃淮及其以南將有弱降水
- 2021-01-19“十三五”時期我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75億人次
- 2021-01-19湖南桃江:羞女湖國家濕地公園喜見野生斑嘴鴨
- 2021-01-19安吉:發(fā)布地方標準 規(guī)范全域旅游綠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