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永昌御山圣容寺, 一座曾經(jīng)風光無限的傳奇寺院
御山圣容寺
1973年發(fā)現(xiàn)的圣容瑞像佛首, 現(xiàn)藏于永昌縣博物館。
甘肅地處絲綢之路要道,作為最早的佛教傳播地區(qū)之一,甘肅佛窟、寺院眾多,著名的寺院不少,而位于甘肅永昌縣的圣容寺,現(xiàn)在名氣卻并不顯著。然而了解一下圣容寺的歷史,你會驚訝于歷史上圣容寺有多么的了不起。這座沉寂了近千年的古寺,曾經(jīng)在古絲綢之路上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是河西地區(qū)著名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
御山圣容寺遺跡
御山圣容寺位于甘肅金昌市永昌縣城北10公里處的御山峽西段,城關鎮(zhèn)金川西村一社。御山峽屬于龍首山脈,峽谷東西走向長約3公里,一條小河貫穿峽谷,兩側御山之間即為圣容寺。圣容寺遺址背靠古長城,南北兩山逶迤蜿蜒,山形奇特,被譽為白象托塔。
圣容寺初建于北周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初名瑞像寺,隋煬帝曾特意前往拜謁,該寺改名“感通寺”,吐蕃統(tǒng)治河西時,改名圣容寺至今。圣容寺在漫漫千年間的歷史長河中歷經(jīng)了興衰。到了上世紀50年代,所剩的寺門和殿宇也被當?shù)厝罕姴鸪皇O聝勺拼u塔和石壁上的浮雕佛身遺跡。
保存下來的這兩座建于盛唐時期的土基佛塔,形制如同西安小雁塔,是甘肅地區(qū)唯一保存下來的唐代佛塔建筑,彌足珍貴。
“大塔”有史料記載被稱為“舍利塔”,為唐代重修之塔,形制為方形七級密屋檐式空心磚塔,塔基邊長10.8米,通高16.2米,從下至上略有拋物線收分,外表美觀樸素。塔的一層南側有塔門,二三四層南面開有窗戶,磚砌疊澀塔檐。在塔內墻壁上還殘留著與敦煌莫高窟相同的壁畫和“僧人一千五百人”及“圣容寺”榜題。
“小塔”坐北朝南,也是七層塔身空心磚塔,塔基邊長5.26米,塔高4.27米。南面一層有劵砌拱門,方形塔檐以磚橫斜而砌,層層疊澀挑出3-5層。小塔內空間很小,僅能容納一人站立。
雙塔雄峙御山山頂,一大一小一高一低遙相對望,在蒼茫龍首山中,直刺碧霄。雙塔所拱衛(wèi)的山谷之間就是曾經(jīng)輝煌無限的圣容寺。2001年6月,圣容寺塔作為唐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圣容寺內的核心文物是一通高一丈八尺的浮雕石佛瑞像身軀,現(xiàn)還完整地挺立于原寺址石壁之陽。石佛瑞像佛首的發(fā)現(xiàn)是在1973年6月,當時永昌縣文化館館長黃興玉普查文物時來到了龍首山脈里的御山峽谷,在附近一農戶的牛圈中發(fā)現(xiàn)。像首高約58厘米,頭頂有較為低平的螺髻,面相方頤,鼻梁隆起(稍殘),上眼皮微垂,下方有曲線一條,據(jù)考證,佛首屬北周或隋代時期的造像,呈現(xiàn)出濃厚的印度造像風格。這尊發(fā)現(xiàn)的佛首剛好可以和圣容寺浮雕石佛瑞像身軀鉚接在一起,完全符合敦煌壁畫中描繪的有關圣容瑞像身首迎請安裝、可以分離,可以再重新安置佛頭的場景。佛首現(xiàn)珍藏于永昌縣博物館,為國家二級文物。
圣容寺傳奇來歷
圣容寺和寺內的石佛瑞像,遠在北魏、北周時期就馳名河西,隋唐時期聲震江南、譽滿西域。
說起圣容瑞像的來源,不得不提起一位在佛教歷史中久負盛名的高僧——劉薩訶。
東晉時期,北方曾有一位影響力極大的高僧釋慧達,俗名劉薩訶。相傳他有超凡的預知和感應力,被稱為圣僧,成為佛教的第22代宗師,在佛教典籍中多有記載,莫高窟中也留有許多壁畫故事。
他在河西修行時在云莊寺落腳,一日望著御山峽谷的方向頂禮膜拜,并做出一個神奇的預言:他日此山當有瑞像出,靈相具者,則世樂時平,若其有缺,則世亂人苦。即佛像身首完整則百姓安康世道太平,若身首分離則會天下大亂黎民受苦。
在他預言86年后,一天御山峽谷中山搖地動,斷壁中出現(xiàn)一尊石佛,肢體俱全唯獨缺佛首。當?shù)毓倜袷终痼@,立刻安排能工巧匠雕出佛首,隆重安放,誰知白天放上去晚上就掉下來,多次如此。此后數(shù)十年間,天災人禍不斷,應驗了劉薩訶的預言。
到了公元557年的一天,距御山峽谷100余里遠的涼州七里澗(今武威市)夜現(xiàn)祥光,人們前去觀望時發(fā)現(xiàn)一尊佛首,眾人認為此頭像便是御山石佛之首,官民立即用彩轎送去到御山峽谷,誰知神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古籍記載,佛首與佛身“相去數(shù)尺,飛而暗合,無復差殊”。于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繼而各朝皇帝借助此預言,修寺教民以圖繁榮昌盛。
正是因為圣容瑞像有著如此傳奇的由來,所以圣容寺在古代南北朝、隋唐時期地位非常之高。作為皇家寺院,歷朝皇帝都曾前來捐資獻物。
圣容寺曾經(jīng)盛況無限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關于劉薩訶的故事很多,藏經(jīng)洞文獻中有關劉薩訶的資料也很豐富,這些壁畫和資料大都是劉薩訶在永昌(古稱番禾)弘佛活動的反映。因為,劉薩訶不僅是修建莫高窟的大和尚之一,還是開拓永昌圣容寺的祖師。
圣容寺與敦煌莫高窟淵源頗深。莫高窟有11個洞窟壁畫涉及劉薩訶及圣容瑞像、圣容寺的故事,此外還有流失海外的敦煌經(jīng)書文物里也有相關記載。
據(jù)《敦煌研究》介紹,敦煌莫高窟已清理出繪有壁畫的洞窟42個,其中在8個洞窟都繪有大量的涼州北御山山谷佛像出現(xiàn)和有關劉薩訶佛跡情節(jié)的壁畫和榜題。現(xiàn)存的佛教文獻中,如《冥祥記》《佛記》《高僧傳》《續(xù)高僧傳》《神僧傳》《法苑珠林》《集神州三寶感通錄》《釋氏稽古略》《釋迦方志》均有記載。
現(xiàn)在大英博物館作為珍寶保存的一份文物里就有圣容瑞像,這是一幅完成于唐代時期的絹畫。它是在1907年被英國人斯坦因從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里盜走的。
事實上,永昌圣容寺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一直是中國北方佛事活動的中心。
北周皇帝宇文邕于保定元年(公元561年)下旨,調集涼、甘、肅三州人力在瑞像誕生地造寺,歷時三年完工。寺廟綿延數(shù)里,蔚為壯觀,皇帝賜名瑞像寺;隋大業(yè)五年(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帶領西域27國特使,親臨該寺拜謁,御筆將瑞像寺改名為感通寺,敕賜大量財寶,下旨擴建,一時間該寺名播天下,遐邇聞名;公元705年,唐中宗派兵部尚書郭元振詣寺禮謁,后又派御史霍嗣光持幡花,銹袈裟等赴寺禮敬,并敕令修佛塔兩座;吐蕃統(tǒng)治河西時,將感通寺改名為圣容寺并再次擴建,以后各朝代都對圣容寺有不同程度的修繕。
同時,該寺還一直是不少高僧坐禪的寶地,圣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視的海內名寺,在絲綢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達2萬人。貞觀十八年,三藏法師玄奘西天取經(jīng)回國途中,就曾來該寺頂禮膜拜,坐禪誦經(jīng)數(shù)日。
由于歷代統(tǒng)治者對佛教的倡導和弘揚,圣容寺一直僧侶云集,香火旺盛,最興旺時,常住僧侶達數(shù)千人以上,一般情況下不下千人,東來西往的僧侶在圣容寺建舍居住,整個山谷都建滿了佛舍,由此可見當日盛況。
現(xiàn)在,圣容寺已經(jīng)復建完成,珍貴的歷史文物得到保護,人們可以再次一睹這座傳奇寺院風貌。
撰文/黃建強 圖/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
- 2021-01-07歷史眼丨“?!鞭D乾坤
- 2021-01-07夏天風卷雪凍死數(shù)萬人,隋煬帝曾遭遇甘肅第二個最冷時期
- 2020-12-17明青玉雙螭耳杯,蘭州晏家坪出土的稀世珍寶
- 2020-12-17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