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進文風大家談】文學名著的文風典范
作者:苗懷明(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文學名著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文學層面,從寫作的角度看,那些風華絕代的文學名著往往也是優(yōu)良文風的典范,這是其成為經典的基本要素。就大家熟知的四大名著而言,從中可以得到改進文風的一些有益啟發(fā)。
一是雅俗共賞。無論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還是《西游記》《紅樓夢》,既可以供專業(yè)學者進行精深研究,也可以供一般讀者閱讀欣賞,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皆可從中受益。雅俗共賞是良好文風的一個基本要求,寫文章是知識與思考的分享,看的人越多,發(fā)揮的作用越大。有些人以專業(yè)化為由,替文章晦澀找借口。其實,即便是專業(yè)的學術專著也可以做到雅俗共賞,比如朱光潛的《西方美學史》《談美》等,其研究對象是理論性較強的美學,但照樣寫得深入淺出。
二是繁簡得宜。文章拖沓固然不好,過于簡略也不好,在繁簡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把握合適的度,并不容易。四大名著在此方面提供了典范,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吃鴿子蛋等情節(jié),事情并不大,但作者不惜筆墨,繪聲繪色,達到窮形盡相的程度,場景如在眼前,這是繁。到了簡的時候,則惜墨如金,如黛玉葬花,作者沒有進行詳細地描繪,反而略寫,點到為止,通過讀者的想象力還原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場景,令人印象至深。寫文章也是如此,不見得什么都要寫滿,適度留白,更有看頭。
三是語言鮮活。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四大名著的作者個個都是語言大師,如《紅樓夢》,盡管寫的多是日常生活,但作者妙筆生花,把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寫得充滿情趣,讀起來并不覺得冗長沉悶。其中的人物語言,更是鮮活生動,看到他們的對話,眼前可以浮現出人物的形象來。其余幾部也是如此。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優(yōu)良文風是作者品格的寫照,也是其學養(yǎng)的體現。閱讀欣賞四大名著這樣的文學經典,不僅可以獲得審美愉悅,還可從中學到寫作的方法,受到良好文風的熏陶,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光明日報》(2025年01月08日 01版)
- 2025-01-08展現城市小說創(chuàng)作的別樣風貌
- 2025-01-08“水靈靈地”:疊音表達增添生動感
- 2025-01-08世界文學以及中國學者的貢獻
- 2025-01-08【改進文風大家談】文學名著的文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