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增訂本)》出版
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 陳俊宇
公元1189年,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孝宗禪讓皇位,其子趙惇登基稱帝,是為宋光宗。宋光宗、宋寧宗父子統(tǒng)治南宋近三十六年,短短三紀,南宋卻走上了從“欲有為”到“抵于亡”的歷史下坡路。一個君臨王朝五年而患有精神疾病的父親,一個智力庸弱卻被迫上位的兒子。暗弱的君上治下,權臣便相繼趁勢登場……
中年繼位的宋光宗,為何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匆忙登基的宋寧宗,為何治國無能卻居于帝位三十年之久?
一代權相韓侂胄,為何要罷官朱熹、平反岳飛?
著名宋史專家、上海師范大學虞云國教授的《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是一部以光宗、寧宗為傳主的時代史,也是一部享譽讀者近30年的經典之作。最近,該書的增訂本由世紀文景出版,從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來審視宋光宗、宋寧宗的統(tǒng)治。
宋光宗和宋寧宗的統(tǒng)治時期,是南宋歷史的轉折點。宋光宗登基次年,驚聞后宮殘酷血腥的殺戮事件,又在之后不久的典禮上遭遇狂風驟雨和火災,接連的震懼激發(fā)了趙家的家族遺傳病精神病,以至無力掌控政治,局面開始混亂,即便想有所作為,也難有起色。宋寧宗雖然個人品質不錯,但作為君主卻智能平庸,晚年醉心修道煉丹,無法有效處理國家大事。權臣韓侂胄、史彌遠幾乎架空皇權,極力維持“傀儡”下的專政,朝政腐敗愈加嚴重。長達三十年的下坡路,讓南宋失去了翻身的最后機會。
韓侂胄作為南宋的權臣,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大肆排除異己。朱熹作為理學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與韓侂胄的權臣專制政治存在天然沖突。朱熹建議寧宗凡事“皆出陛下之獨斷”,以免“主威下移”,這暗示皇帝提防韓侂胄干政,朱熹便成了其首要解決的絆腳石。韓侂胄為了消除潛在的政治威脅,罷免了朱熹的官職,并發(fā)動“慶元黨禁”,斥理學為偽學,鼓動御史攻擊朱熹,通過黨禁來壓制理學的發(fā)展。
之后,韓侂胄為了挽回因慶元黨禁而失去的人望,試圖“立蓋世功名以自固”。當時,北伐金國,恢復故土,是自靖康之恥以來幾代臣民難圓的夢,蓋世奇功莫過于此。于是,韓侂胄決定發(fā)動北伐,收復中原。為了給戰(zhàn)爭制造合法性輿論,他采取了“崇岳貶秦”的政策,即為岳飛平反,同時削奪秦檜的王爵,籠絡主戰(zhàn)的陸游??杉惫?,沒有充分考慮到歷史經驗和現(xiàn)實情況,導致了北伐全線潰敗。
虞云國教授認為,南宋歷史的逆轉定形于光寧時代:政治上,皇權的衰弱和權相的專政開始于這一時期。經濟上,嘉定初年的紙幣信用風潮標志著南宋社會經濟的全面失衡。軍事上,開禧北伐的潰敗和嘉定之役的困頓預示了南宋在即將到來的宋蒙戰(zhàn)爭中的敗局。思想上,理學的官學化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在社會危機面前對新的統(tǒng)治思想的迫切需求。
而其衰敗也并非偶然,而是君主世襲制和專制政體內在弊病的必然結果。虞云國教授說:
父子兩人,父親是精神病患者,發(fā)病前迫不及待地準備禪代皇位,發(fā)病后戀戀不舍地拒絕交出君權,以一個精神病者君臨天下近三年;兒子則是一個智能庸弱者,作為一個普通人可非議處雖不多,作為一個君主卻是絕對的不合格和不勝任,被擁立時盡管連呼“做不得”,卻終于被趕鴨子上架。所有這些,最充分暴露了君主世襲制荒謬絕倫、缺乏理性的那一側面。
這次推出的增訂本,作者重寫第四章第四節(jié)第1小節(jié)《寧宗“作家活”》,新增附錄1《宋理宗前期的史彌遠專政》,此外還充實史論,潤色原版遣詞行文,內容全面升級。
瘋癲的父親和庸碌的兒子一旦登上皇帝寶座,會帶來怎樣的災難?這本歷史下坡路上的帝王傳記不可不讀。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