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三體》電視劇在高潮中收官,豆瓣8.4分。當科學家看《三體》的時候,他們會帶著怎樣的眼光看?會想哪些問題?
在這部電視劇開播時,知識解讀節(jié)目《解碼三體》同步上線。這檔由劉慈欣擔任顧問的知識解讀節(jié)目,邀約20余位國內知名的科幻作家、科幻研究者、科學家、人文學者等,共同解讀中國科幻小說巔峰之作?!督獯a三體》每一集就如輕松有“干貨”的播客,在科幻賞析中加入知識科普的思考和解密,讓每天追著劇、帶著困惑和交流欲的觀眾“惡補”知識點。
作為《解碼三體》的解讀專家之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科普作家王元卓,最近接受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節(jié)目中,他以科研工作者的視角,陪觀眾“影知聯動”,分析科普小說中諸如“脫水”“人列計算機”“物理學‘鎖死’”等細節(jié)設定。他在暢聊三體人對生命的思考的同時,從現實角度“深入淺出”剖析三體世界與我們現實生活連通的可能與不可能。
科學家第一次看《三體》,會被劉慈欣哪些“腦洞”戳中?
王元卓告訴記者,他對《三體》最初的印象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一個科幻愛好者的角度來講,他之前看過像《地球大炮》《球狀閃電》等作品。“整個《三體》的故事延續(xù)了大劉老師(三體迷對劉慈欣的昵稱)非常大的腦洞,而三部曲展現了一個很宏大的世界觀,里面很多設定都很巧妙,而且隨著后面劇情逐漸向宇宙延伸,已不是以十年百年來計時了,甚至可能是千萬年,腦洞是無限大的”。
另一方面,王元卓看到,《三體》創(chuàng)作的一個特點是“扎根在我們現實生活中”。
“你會感受到它仿佛是從過去走向未來,經過你身邊的時候跟你對視了一下。如果再往回看一看,有可能跟我們的長輩也有擦肩的那一刻。這讓我感覺整個故事既有科幻性又很貼近生活,很有共鳴。”
《三體》中諸多腦洞大開的設定,令無數讀者深感著迷。在王元卓看來,2006年劉慈欣寫《三體》時的很多設定,都仿佛是對科技發(fā)展的一個預示,后來都往前進了一步。
“以信息領域為例的三體游戲,在游戲空間里,人們可以做很多事情,這就像近兩年的元宇宙,在虛擬空間里我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切身體會,可以跟其他人交流。”
再比如,書中的“神經元計算機”。王元卓說,現階段叫類腦計算機更多一點,是通過仿生人大腦的神經元模型來做的一套計算系統(tǒng),“這只是信息領域的,還有像高能物理學的知識,我當時讀小說的時候不太了解,后來惡補了很多知識”。
他指出,《三體》書中很多故事設定都是有科技基礎的,和科學規(guī)律、自然現象相吻合。我很佩服劉慈欣的博學,以及對多學科融會貫通的能力。
科技想象對現實可以有指導意義,這顯然是一部科幻作品最大的魅力。
不僅是《三體》,王元卓對硬核科幻作品都抱有一種崇敬的態(tài)度,因為這些作品不僅有對知識的深厚理解和掌握,同時又有豐富的暢想。在某種程度上,好的科幻作品可以幫助科學家打開腦洞,讓你看到未來。
科幻題材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近來愈發(fā)受到大眾的關注。這個春節(jié),時隔4年歸來的《流浪地球2》,再次引燃觀眾對國產科幻電影的信心。
此前,王元卓曾因為給女兒畫《流浪地球》的科普手繪,登上微博熱搜,被網友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意外解鎖了手繪科普書籍作家的另一重身份。
王元卓表示,想把一個科學知識傳播出去,借助科幻電影、電視劇是很便捷的,也會有放大效應,吸引更多人關注科學知識。2019年給女兒手繪《流浪地球》科學知識點,被很多人關注后,他一直在做通過科幻電影講解知識的事情。
最近,王元卓剛剛完成《三體》中的科幻知識科普手繪。他有很深感觸,“因為很多科學知識要為廣大青少年講清楚,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也可以看到,這么多領域、學科的知識,大劉老師能駕輕就熟地放在自己作品里,是非常了不起的”。
平時作為一名觀影者,王元卓的心態(tài)是不會要求科幻電影一定具有多么硬核的科學知識,但是他“希望看到科幻電影中沒有錯誤的設定,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要盡量準確一些。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科研工作者給像《三體》這樣的劇集做科學顧問的原因。我們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僅是唯美的畫面、震撼的劇情,還能看到它在傳播正確的科學知識。”王元卓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3-02-17揭秘《西游記》:孫悟空的顏值到底啥水平?
- 2023-02-17一部“百鳥衣”研究的“百科全書”
- 2023-02-17中華思想文化術語傳播工程——助世界理解中國文化精髓
- 2023-02-17“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fā)現展”在北京正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