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春季萌發(fā)愛意,也將這天地人的交相呼應(yīng)寫進詩歌里。
——————————
中國人的情人節(jié)大約在春季,絕不會跑到凋零的秋日去,可以是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哪怕是新年到來之際,這或許是因為對天象的探索與幻想,也或是感受了地上物候的氣息。人們在春季萌發(fā)愛意,也將這天地人的交相呼應(yīng)寫進詩歌里。
你那里今夜晴朗嗎?如果答案肯定,那么請你抬頭向南方而望,有三顆星間隔平均,形成一條線,那便是參宿的核心。你可以對著它許愿,比如,希望有佳人相伴。這三顆星每年何時可見呢?一句著名的諺語可以回答:三星高照,新年來到!是的,陰歷的新年到來時,也就是所謂“新春佳節(jié)來臨之際”,只要天一黑,就能在正南的夜空中尋找到它們了。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穿越回兩千多年前,有一位在山間的砍柴者,在夜空中看到了這三顆星,他的國家陷于戰(zhàn)亂,他早已過了適婚年齡,卻孑然一身。他多么想邂逅一位良人?。?ldquo;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詩經(jīng)·唐風·綢繆》。
對于此詩的解釋,眾說紛紜?;蛟S可以這樣理解:這位“束薪”者(捆柴人)幻想著吉祥的三星為自己帶來一位良人。傳統(tǒng)表達里的“良人”,正是我們今日所說的“情人”。那么,“三星高照”的新春佳節(jié),就是遠古思緒里的“情人節(jié)”了吧!當然,上古的歷法與今日有很大差別,“春節(jié)”的說法也不過僅有一百多年,但是三星高照的日子一定在冬春交會之時。春到來,“情人”也隨之款款而來。
星海流轉(zhuǎn),大地回暖,參宿也在夜空中消失。取而代之成為夜空中主角的是大火星,其明亮如火,因而得名。當它高懸夜空的時候,節(jié)氣已至清明,陰歷已到三月,古老的上巳節(jié)就在此時。
人們帶著一冬的沉寂來到流水旁,讓新解的春水洗滌污垢,也蕩滌心靈。青年男女在天清地明的時節(jié)里,結(jié)伴出城。他們自然會遇到同路出城的他(她),便會有看似不經(jīng)意的對答,那來言去語里,其實充滿了“經(jīng)意”的話。
女孩子問:“你去城外參加祈愿活動了嗎?”這分明是一種邀請。而自古以來,直男的第一反應(yīng)是直接回答實話:“我已經(jīng)去過了。”但是,聰明的男孩子一定瞬間反應(yīng)了過來,于是馬上改口:“不然再去一次吧!”于是男孩子女孩子相伴而行,開著玩笑,來到流水之畔,臨別之時,還要相贈芍藥。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詩經(jīng)·鄭風·溱洧》。溱與洧是鄭國的兩條小河,鄭國男女,在每年陰歷的三月上巳節(jié),都會在這里舉行古老的儀式。而且,男女相會,大膽直接表露心意。比之唐風里幻想的不期而遇,這上巳節(jié),分明是天賜的因緣際遇了。
中國古代從未有情人節(jié)這一概念,但或許是受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思想影響,人們觀星測算時節(jié),也感受地上物候之氣,總會在春季來臨之時,萌生對愛的善意。
《周禮》中明確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可以理解為,在春日,政府鼓勵男女自由接觸,大膽相愛,不予責罰。究其原因,或許與《黃帝內(nèi)經(jīng)》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邏輯關(guān)系?!饵S帝內(nèi)經(jīng)》的《四季調(diào)神大論》中說:“春三月,此謂發(fā)陳……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yīng),養(yǎng)生之道也。”這意思大概是說,春季正是萬物萌發(fā)時節(jié),要鼓勵不要扼殺,要賦予不要剝奪,要發(fā)現(xiàn)可獎賞之事,不要總想著懲罰。這是順應(yīng)春氣的養(yǎng)生之法。
后世,如此開放的時日,定在了正月十五。這或許依然與觀星有關(guān)。月亮也是一顆星,并且與我們距離最近,最方便觀察。一年中,第一次月圓之時,便是人們自由相戀之刻。從漢武帝開始,正月十五就取消了宵禁,人們都到街上去看燈。如此浪漫的夜景當然是情人相聚的好背景。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元宵佳節(jié)時在臨安創(chuàng)作的詞《青玉案·元夕》。辛棄疾懷揣著夢想與痛苦,多年不得志,他在元宵節(jié)看到一片歌舞升平,發(fā)現(xiàn)如自己一般心系天下的人實在難以找到。人們剛剛在半月前慶祝過新春到來,半月后,就要借助月圓的美意去尋找幸福了——辛棄疾也利用了這種反差來暗示自己的悲傷。
元宵夜情人相會,最著名的故事莫過于李清照與趙明誠,據(jù)說他們在宋朝都城東京汴梁的大相國寺相遇,一見鐘情。這故事并未見史書,但描繪愛情的寫手為何一定要讓故事發(fā)生在元宵呢?不僅因為應(yīng)和制度,使二人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還因為正月十五是春季的第一個月圓之日——所謂春三月,正是陰歷的正月、二月和三月。
如此說來,“情人節(jié)”是一定不會設(shè)置在秋日的。萬物凋零,黃葉離枝,一片蕭條寂寞,雖然自有其美,卻不適宜相愛的沉醉。有人說七夕節(jié)也可以算情人節(jié),但是牛郎織女一年只可相會一次的寓意,對情人真的好嗎?
甲骨文的“夕”字是一個半月之象。陰歷的每月初七,夜空中的月就只有一半光亮。所以,“夕”就是初七的月,這正是七月初七稱“七夕”的原因(夕字后來引申為夜晚)。半月,給人一種預(yù)示著離別和分手的感覺,這實在不適合作“情人節(jié)”。
李清照與趙明誠經(jīng)歷無數(shù)大小磕絆,最終決定終老池陽。無奈造化弄人,二人剛剛在池陽落腳,趙明誠便接到了朝廷的一紙調(diào)令,讓他去做湖州知州。趙明誠起身赴江寧謝恩,李清照則在池陽留守。很快,七夕到來。李清照對這次離別總有不安之感,作下一首《行香子》:“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guān)鎖千重。”
秋草中有蟋蟀鳴叫,梧桐樹葉似乎被蟋蟀聲驚落。人間天上,此時都是悲秋之際。稀疏的云被想象成了一層層臺階,月亮照亮的區(qū)域被想象成一片大地。正如從池陽到江寧再到湖州的關(guān)隘重重,阻隔相愛之人,令他們無法相逢。
不幸的是,趙明誠剛到建康就病倒了,等身在池陽的李清照趕到時,趙明誠已經(jīng)病入膏肓,不久便撒手人寰。這是我在《詩詞里的中國史》“宋朝篇”《我一生的最愛》這一集里寫下的故事。李清照準確地使用了“七夕”的千古意象打造了她的詞——你還會以為這是情人節(jié)嗎?
中國人的“情人節(jié)”大約還是應(yīng)該在春季吧!
?。ㄗ髡呦当本┦薪逃龑W(xué)會吟誦教育專委會理事長)
朱暢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2月14日 11 版
- 2023-02-15海上圖書船“望道號”來到約旦
- 2023-02-15《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shù)據(jù)庫及《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發(fā)布
- 2023-02-15國家圖書館發(fā)布2023年“四季童讀”春季卷書單
- 2023-02-15《歷史的微聲》:我的聽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