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回響】
作者:葉沛霖(四川省成都石室聯(lián)合成飛學校六年級三班學生)
五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的第一篇課文是《白鷺》,作者是郭沫若先生,老師說他是我們四川人,我感到很親切。這篇課文的第一句是:“白鷺是一首精巧的散文詩。”我有了一個疑問: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詩呢?
雖然白鷺和詩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但稍稍想一想,就覺得還是有些相同之處。“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白鷺,潔白的羽毛,優(yōu)雅的身形,靈動的頸”,不論是在古人的詩篇中,還是在現(xiàn)代的詩文中,時常會出現(xiàn)白鷺的身影——它們潔白又輕盈地在清水河邊悠然飛過,為詩中那山清水秀的景色點綴了一番情趣。白鷺伸長著脖子,邁著纖細的腿,就像貴族在行走;潔白的羽毛又顯得那樣純潔和樸素。氣質(zhì)的靜雅和外形的優(yōu)美都讓白鷺富有詩韻,這浸潤了人們的心靈,為它們寫下一篇篇不朽的經(jīng)典?;蛟S是因為這些原因,郭沫若才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這篇文章,還給我一大感受,是文筆隨和、質(zhì)樸,作者隨著內(nèi)心的想法,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來就好了。比如,作者寫白鷺“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一句話,就讓我感受到白鷺無論是身段還是顏色,都是那么完美。它身段勻稱,長短適中,色彩自然又毫無瑕疵,真是造物主的杰作。這樣的描述,簡短明了,并沒有用那些精巧的修飾詞語,但這簡單的一句話直接寫出了白鷺鮮明的特點。
《白鷺》的后半部分我覺得也很有趣,寫的是白鷺在不同時間或者不同地點的活動。作者的用詞實在有意思。比如,作者把白鷺捕魚寫成“釣魚”,不禁讓我想到白鷺像個悠閑的老太爺在水中釣魚的樣子。作者還寫道:“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這個鏡匣中的鏡子就是田中的水,平靜而清澈,照這面鏡子的“人”就是白鷺。這面鏡子照映出的是白鷺悠然自得釣魚的情景。作者又寫道:“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xiāng)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這讓我展開了想象——一個寧靜的黃昏,朦朧中透出絲絲溫暖的晚霞,渲染出一片瑰麗的天空,一兩只白鷺在遠處河邊低低飛過,那忽明忽暗的輪廓和暖色柔光下的天空組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我越想象,就越仿佛置身其中……
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并沒有運用華麗的辭藻,但在這樸實無華的言語間,仍能感受到白鷺的優(yōu)美與純潔。郭沫若寫白鷺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其實,《白鷺》這篇文章本身也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16日 14版)
- 2022-09-15讀魯迅重新成為我的起點
- 2022-08-30他們手把手地把我引進學術殿堂
- 2022-07-26生命哲學的境界——讀申廣志的幾首小詩有感
- 2022-06-06用閱讀豐盈兒童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