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的世界,充滿人類故事的縮影
《螞蟻的世界》[美]愛德華·威爾遜 著 冉浩 高瓊華 申健 譯 中信出版集團
“如果有誰敢夸口說他通曉現(xiàn)存的所有事物,那就先讓他來講講螞蟻的本性吧。”美國昆蟲學家、螞蟻研究泰斗愛德華·威爾遜在他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螞蟻的世界》中這樣寫道,“推動世界運行的小生物……螞蟻社會在形式和種類上都足以與人類社會匹敵。”
人類通過智慧站在了自然界食物鏈的頂端,但文明的發(fā)展卻造成了大量物種的消亡和自然資源的枯竭。對地球來說,反而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昆蟲在默默地平衡著生物圈,比如那些還沒有人類百萬分之一大的螞蟻。
愛德華·威爾遜想做的便是讓我們認識螞蟻作為社會性昆蟲的代表物種之一,是如何“統(tǒng)治”這顆星球的。
從螞蟻開始的傳奇
去年底,92歲的博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的漫長人生最終落幕。他在長逾大半個世紀的研究生涯中,貢獻的學術成果可以拉出一個超長的清單:他被譽為“社會生物學之父”,其出版于1975年的經(jīng)典著作《社會生物學》在事實上創(chuàng)立了這門新學科,開啟了人們對動物乃至人類社會行為背后生物學基礎的關注與激烈討論;他與麥克阿瑟共同提出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為現(xiàn)代物種保護奠定了理論基礎;他的作品《繽紛的生命》被譽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開山之作”,而他本人也是“生物多樣性”這個術語的確立者,并從環(huán)境倫理、人與自然的角度分析多樣性保護的迫切性;他是昆蟲學專家、蟻學權威、動物保護者,是極具文采的博物學寫作者,憑借《論人性》與《螞蟻》兩度斬獲普利策獎;他也是知識的歷險者,自如穿梭于物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生物學等諸多學科之間。
在專業(yè)研究之外,威爾遜一直以筆頭勤奮著稱。盡管在博物學與科普寫作上保持著極高的聲譽,但對于讀者來說,威爾遜的每部作品并非都那么通俗易懂。他涉及的話題過于廣泛,其諸多論著的理論基礎也跨及多個學科。最重要的是,威爾遜如何從昆蟲研究中找到生物社會學研究的靈感與方向,這門爭議不斷的學科又在自然世界中以怎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些都對普通讀者構成了不小的閱讀挑戰(zhàn)。而威爾遜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螞蟻的世界》,就是一部兼顧螞蟻科普與學科介紹的通俗讀物,或許正是我們能夠借以讀懂他關于生物社會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入門之作。畢竟,要是有人追問威爾遜是如何開啟自己碩果累累、富于傳奇性的研究生涯,他無疑會回答:從螞蟻開始。
人類經(jīng)驗的觀察記錄
《螞蟻的世界》由26個小故事組成,其中有威爾遜對童年自然觀察活動的回憶,也有求學時期尋找研究方向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在野外觀察與科研生涯中的一次次意外突破。貫穿書中的,還有威爾遜筆下不同種類的螞蟻,它們活躍在全球無數(shù)地區(qū),從恐龍時代被保存在琥珀中的螞蟻,到歷史上狠狠挫敗過美洲西班牙殖民者的火蟻……它們彼此交談,團結協(xié)作,建設巢穴,搜尋食物,發(fā)起防衛(wèi)與戰(zhàn)爭,奴役其他群體的成員,并適時發(fā)動對新大陸的入侵。
正如書中所言,我們只需要付出一點食物殘渣作門票費,就可以從蟻群那里獲得一種迥異于人類經(jīng)驗的社會行為觀察記錄。這是所有人都可以輕易獲得的科研機會:家里的廚房、路邊花壇里、公園里、野外……一個人類幼童就可以輕松覆蓋某個蟻群的全部生活范圍,但蟻群內(nèi)部的精密分工和社會運作體系,也是體形超過螞蟻百萬倍的人類難以想象的。
首先與人類不同的是,蟻群是徹頭徹尾的母系社會。人們常常誤以為雄性螞蟻會在群體中扮演工兵的角色,然而事實上,勤勤懇懇的工蟻和兇猛的兵蟻……幾乎都是雌蟻。所有雄性螞蟻的工作只是在蟻后婚飛時與之交配,蟻后將獲得的精子儲存到體內(nèi)的受精囊里,一次性完成收集后,雄蟻就會被蟻群殘酷拋棄。而所有新生螞蟻的性別都由女王控制:雄性螞蟻由未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雌性螞蟻則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而蟻后體內(nèi)的受精囊和輸卵管被一條管道連接起來,它可以自行控制管道里的瓣狀開關。打開時,就會有一顆精子細胞進入輸卵管,與卵子結合后產(chǎn)下雌蟻;關閉時,未受精卵則會發(fā)育成雄蟻。以蟻群規(guī)模最大的切葉蟻為例,蟻后可以在交配期一口氣儲存2億到3億個精子細胞,并在之后的10到15年中,產(chǎn)下1.5億至2億只從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雌蟻。因此,螞蟻的一生中永遠不會出現(xiàn)雄性的國王或是戰(zhàn)斗指揮官,只有女王的短命配偶。
當然我們也可以從螞蟻社會中找到人類熟悉的故事,比如建設家園、豢養(yǎng)家畜。以亞馬孫雨林中廣泛分布的黃足弓背蟻為例,它們會收集泥土和植物碎屑,以樹木上附生的植物為骨架,在樹枝上建造球形蟻圃。蟻圃會引來大量介殼蟲和水蠟蟲,成為蟻群豢養(yǎng)的牲畜,它們以附生植物的汁液為食,日常為螞蟻們提供富含糖分和氨基酸的分泌物作為營養(yǎng)補充劑,當蟻群食物匱乏時,這些小蟲就會成為儲備糧。在豢養(yǎng)家畜之外,一些蟻群還格外關心自己與環(huán)境的關系。在非洲中、西部的雨林里,那些與藤本植物和小型喬木共生的螞蟻群體就會積極保護自然家園,它們擁有尖銳強力的蜇針,會給不幸中招者帶來數(shù)小時之久的刺痛感,只要有動物觸碰到它們寄宿的那株植物,憤怒的兵蟻就會立刻沖出巢穴,迅速巡查樹干或葉片,并對冒犯者發(fā)動攻擊。
來自其他昆蟲世界的危機也是螞蟻們要應對的防御難題。像是寄生蠅這樣的貪婪之輩會伺機在螞蟻身上產(chǎn)卵,孵化出的幼蟲則會穿透骨骼進入螞蟻體內(nèi),殺死宿主并在其尸體中羽化。于是切葉蟻群的工蟻們外出工作時,會有更小號的工蟻伏在中型工蟻搬運的葉子上,像拂塵一樣驅(qū)趕靠近的寄生蠅,保護前輩們不被寄生。
螞蟻們的社會組織策略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全球各地的螞蟻王國在實踐中形成了各色物種,不同群體中工蟻的能力令人驚嘆:有些可以在水下行走,有些樹棲種會利用身體邊緣在水上與樹木枝干之間滑行,有些發(fā)展出在雨林中快速捕捉獵物的覓食能力,有些可以記住頭頂?shù)臉涔谛螒B(tài)以此辨別路線和方向。它們會俘虜、會奴役、會自殺,也會寄生和入侵。
蟻群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如果螞蟻也有宗教,它們最重要的神諭一定是:“獨居不好!”幾乎所有蟻群都會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兵蟻和小型工蟻構成防御系統(tǒng),蟻后幾乎以一己之力肩負起整個生殖系統(tǒng),負責照料園圃和“家畜”的其他小型工蟻構成消化系統(tǒng),中型工蟻則起到了大腦、手、腳和感覺系統(tǒng)的作用。
于是,作為超個體系統(tǒng)的蟻群,其中的個體螞蟻會發(fā)生單獨的演化——正如我們從《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也是威爾遜相識多年的老同事)中所了解的那種在自然選擇和競爭中做出自私行為的個體演化,但同時,蟻群本身也會作為一個整體而發(fā)生演化。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出的利他主義和勇氣,工蟻對其他成員的無私撫育……這些利他的行為模式都是由群體選擇決定的,蟻群之間的競爭會引導蟻群中的個體,為了自身群體的存續(xù)而做出種種利他行為。兩種層面上的演化同時在蟻群中發(fā)揮作用,二者相互交織,結果就是蟻群中的不同“器官”為了群體利益而演化出利他行為,例如生殖系統(tǒng)由蟻后主管,普通工蟻在演化中失去生殖能力;而個體層面上的自然選擇仍然導致自私的個體行為,例如螞蟻們對待失去工作能力的傷殘老弱者的殘酷方式——驅(qū)逐、拋棄,甚至吃掉以補充能量。
螞蟻社會中的群體間關系也是殘忍無情的:對其他蟻群中幼兒的綁架和奴役,它們再熟悉不過了。兵蟻會本能地襲擊種族親緣關系相近的蟻群,將俘虜?shù)挠紟Щ爻惭ǎ却@些俘虜從蛹中羽化、變成成年螞蟻。由于螞蟻們的語言是靠嗅覺識別的信息素,不同蟻群的氣味是它們自我身份認同的關鍵依據(jù),于是這些不知不覺中被俘虜?shù)奈浵仯瑥男〗局致哉呦伻褐械臍馕?,便把綁架自己的侵略者當成親姐妹,并為它們勤勞服務。而一些格外有“語言天賦”的種族,還會盜取其他蟻群的氣味,假冒其成員以騙取食物。
不同地域、不同種類的蟻群在殘酷的生存考驗與族群競爭中,演化出不同的群體行為與分工模式。導向自私行為的個體演化與導向利他主義的群體演化交織作用在生命個體中,塑造了社會生物的復雜行為特征。
幾乎都是人類故事的縮影
螞蟻的社會組織如此周密,在全球各地運行得如此完善,以至于威爾遜不斷感慨:“如果智人沒有作為靈長類動物偶然出現(xiàn)在非洲草原上并遷徙到全世界,其他星系的訪客降臨到地球上時,一定會把這里稱作螞蟻星球。”整個地球上幾乎只有極地的冰蓋沒有螞蟻的蹤跡。威爾遜與蟻群的緣分,從他少年時就揭開序幕——1942年夏天,13歲的威爾遜在亞拉巴馬州老家附近的空地上意外記錄了一群入侵火蟻的信息(這幾乎是美國關于入侵火蟻的首次物種記錄)——截至2018年夏季,全世界已有1.5萬余種螞蟻被發(fā)現(xiàn)、命名,其中有450種是由威爾遜進行了觀測與描述,而據(jù)他本人估計,待發(fā)現(xiàn)的螞蟻種類總數(shù)大約有2.5萬種。無論是已知的還是尚且未知種類的螞蟻,對它們進行探索研究都是博物學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但作為社會性生物的螞蟻,即使是已經(jīng)被學者們長期觀察的種類,仍然保持著太多沒有被解開的秘密。而最大的謎團之一,就是人類社會如何能從螞蟻社會中獲得知識和啟示。在威爾遜看來,人們還需要一場生物學上的思想啟蒙,直到進化生物學的理論和思維方式真正進入人類對自身社會的認知和解釋為止。正是在社會性昆蟲那里,威爾遜得以掌握理解人類境況的關鍵,這在他關于螞蟻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展露無遺——我們從中看到的幾乎都是人類故事的縮影。而在《螞蟻的世界》里,威爾遜用閑談的口吻講述了不同螞蟻的故事,以及相關研究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螞蟻和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里,人們應該如何看待螞蟻,如何對之展開學習和研究,還有哪些值得深入的問題,他都給出了提示。
對于螞蟻的興趣和研究貫穿了威爾遜的漫長人生,他從螞蟻的世界中看到了人類的世界,在故事的終章,他所想的仍然是,如果有魔法能讓人前往地球史上的任意一個時間和地點,那他一定會去“1億年前的一片到處都是螞蟻的中生代森林”。(徐椋)
- 2022-06-16成語中,那些風趣的藥香故事
- 2022-06-14《裝進書包的秘密》:講述少年成長勵志故事
- 2022-06-13《極簡中醫(yī)史》用漫畫講述中醫(yī)故事
- 2022-06-02我們的植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