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上世紀八十年代愛情故事 《蜀葵1987》帶你感受不一樣的上海
《蜀葵1987》
作為中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的各式各樣的人物,人的成長與情感,生命中的偶然與必然等元素,自然也經(jīng)常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重要靈感和素材來源。不管是張愛玲、王安憶的小說,陳丹燕的散文,還是《花樣年華》《上海灘》這樣的電影,都在表達著上海的百態(tài)。最近王家衛(wèi)導演、胡歌主演的劇集《繁花》上線預告片,再次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滬上風味。
青年作家禹風的長篇小說《蜀葵1987》,對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做了一次文學的回溯與重構。小說借由一位男生與不同家庭背景的上海女性所發(fā)生的感情糾葛,巧妙地編織了一幅富有時代氣息的上海畫卷。筆墨席卷上世紀80年代上海知識分子、技術工人階層、商界人士、海外背景家庭及公務員等群體,呈現(xiàn)了一個時代的風俗和氣息。與“傷痕文學”迥異,這本小說著重展現(xiàn)的是當時處于青春成長期、而后走向世界的那一代上海人的城市記憶。
書寫上世紀80年代上海獨有的美
禹風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復旦大學學士,巴黎高等商學院碩士。《蜀葵1987》表面是寫青春和愛情,但其背后卻有著超越個人感情之外的東西,指向上海這座城市的特點、上海人的性格、上海的歷史、上海跟世界的關系等。
評論家何同彬在序言中說,禹風的上一部長篇《靜安1976》被他自己命名為一種“懷舊小說”,通過幾名小學生的童年視界,懷念1970年代末上海弄堂里小市民熱鬧、卑微、局促、平庸的日常生活。新長篇《蜀葵1987》可以視作他把懷舊的時空順延到1980年代,小說的主人公成長為高中生和大學生,該書聚焦于他們的青春、愛情、成長和歷史選擇,因此從延續(xù)性上來看,這部作品也可以題為“圓舞浜1987”。
近日,在該書分享會上,作家石一楓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這部小說,比如《蜀葵1987》寫到了好幾種愛情形態(tài),有少男少女純真的愛情,有師生間以精神性為主、不平等的感情,也有物質環(huán)境下的愛與欲望。小說中的女性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命運,有點像微縮版的滬上十二釵,小說書寫的那個時代的上海美人,有上世紀80年代獨有的上海女性美。
描寫了上海人獨特的做事風格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石一楓在《蜀葵1987》中讀到了上海人獨特的做事風格,“上世紀80年代,其實全部中國人都面臨著新的生活方式,面對開放、面對突然而來的機會,每個地方的人表現(xiàn)真是不一樣。就我所知,那個時候很多地方的人面對新變化是懵的,并不像這個小說里的上海人那樣迫切、渴求,立刻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書里的那些女孩子,在愛情上是迷惘的,但是在人生選擇上她知道要做什么。于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人的性格,也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上海人,認識上海這座城市。”
石一楓還談到了文學和時代的關系,“我們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文學作品,或者看別的時期的作品,戀愛成功的典型很多,像《小二黑結婚》那種經(jīng)典的感情小說,戀愛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在我印象里,1980年代的文學永遠是和一次次痛徹心肺的失戀相連。記得《當代》雜志發(fā)表的被拍成電影的《1980的情人》,是寫北京三里河地區(qū)的,相當于上海的靜安,也是講那個年代幾個北京年輕知識分子,也描寫了痛徹心肺的失戀。這是很有意思也值得探討的話題。王朔寫的《永失我愛》《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等也是代表。”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相關新聞
- 2021-06-21《世紀母親》:充盈著日常生活的煙火氣息
- 2021-06-21《琵琶圍》
- 2021-06-16《把孩子送入劍橋的12堂超級家長課》:作為家長,我們要如何教育孩子?
- 2021-06-16《鄉(xiāng)村振興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辦好合作社 帶動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