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痕墨
這是詩人胡弦寫就的散文集。雖然集子中的主角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白菜、蘿卜、大蒜、豆苗、冬瓜、葫蘆、茭白等林林總總的素味食材,但在浪漫詩人那富于想象力的腦海中,蔬菜也能自成“江湖”,也擁有各自獨(dú)特的“江湖地位”,而且還神采栩栩,妙趣橫生。
對于蔬菜,相信人人都能說出點(diǎn)名堂來。即便是一個不識字的老婦人,只要她經(jīng)常提著菜籃去市場,系著圍裙下廚房,那么她對蔬菜的熟悉程度十有八九會在你我之上。而要在這樣“老嫗皆識”的事物中挖掘出“熟悉感里的新鮮度”“日常感中的人情味”,并非易事。好在《蔬菜江湖》寫得風(fēng)致別具,詩意盎然。
《蔬菜江湖》讀來精彩,第一是因?yàn)槲淖趾?,趣味?qiáng)。書中寫馬齒菜,打比方道:“菜園子里的茄子辣椒黃瓜白菜,整齊種在畦里,像端坐于座位上的小學(xué)生。馬齒菜呢,對不起,只能在田埂或其他菜的縫隙里偷偷地長,像沒有學(xué)籍的旁聽生。”作者很有些要為馬齒菜打抱不平的意思,繼續(xù)寫道:“馬齒菜在菜園的地位是低的。茄子黃瓜是家養(yǎng),馬齒菜是寄養(yǎng)。茄子黃瓜是自家孩子,馬齒菜是野孩子。茄子黃瓜有玩具——用那個蘆葦或樹枝搭起的架子,供秧蔓爬上爬下,馬齒菜則沒有。”然而馬齒菜生命力很強(qiáng),還能治病,又有簡單烹飪后的清純美味,比如民間很喜愛的“蒜蓉馬齒菜”,就是一道家喻戶曉的百姓菜。
此書的第二個特點(diǎn)是,作者貌似寫蔬菜,實(shí)際寫出了生活中很多容易為人所忽視的飲食細(xì)節(jié)。這其實(shí)也是在告訴讀者:只要你熱愛生活,便能在一飯一粥、一菜一蔬中,挖掘出自得其樂的趣味來。譬如寫蔥,作者回憶起讀書時,班上有個山東籍的同學(xué),吃煎餅卷大蔥,一派的“名場面”:“煎餅直徑在七八十厘米,蔥則粗如胡蘿卜,卷起來金燦燦的,端的是威風(fēng)凜凜。他吃相亦威風(fēng),左一口,右一口,中間一口,腮幫子鼓得老高,甜脆之聲動人心魄,引得我直咽口水……”寫蠶豆,說自己有位表姥爺,70多歲了,牙齒不落一顆,最喜歡吃的就是他們北方的硬蠶豆。此種硬蠶豆,既是零食也是下酒菜。表姥爺嚼起來,嘎嘣嘎嘣,然后用嘴對著酒瓶喝,再“咝”的一聲吸氣,酒辣豆香,很過癮的樣子。同樣是蠶豆,擱盤子里面乃俗世小菜,到了文人筆下,頓時變得清雅可人。清代書畫名家汪士慎曾贊它:“蠶豆花開映女桑,方莖碧葉吐芬芳。田間野粉無人愛,不逐東風(fēng)雜眾香。”
《蔬菜江湖》既富有文化內(nèi)容,又不乏情懷支撐。作者介紹蘿卜的時候,最先提到的是鄭板橋那句“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卜這種蔬菜,似乎很少入詩。其實(shí)呢,萊菔、薺根、蘆菔、紫菘,以及《詩經(jīng)》“采葑采菲”中的“菲”,都是蘿卜的意思。知道了官名,自然也就醒過味來了:原來古人還是很喜歡寫一寫蘿卜的。蘇東坡在描摹秋日菜園景致時說,“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
姜的文化根基也挺深,連至圣先師都是它的忠實(shí)擁躉。否則孔門弟子不會在《論語·鄉(xiāng)黨》中記下“不撤姜食”的句子。此語至少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國人吃姜的歷史很悠久;其二,姜的地位很高,畢竟能被寫進(jìn)《論語》的蔬菜可不多。
作者介紹蔬菜,文辭樸素,情感真摯,是把這些田間地頭的植物當(dāng)成良朋佳伴在寫。他說“新姜是美少年,是白馬銀槍;黃姜是張飛,剛猛忠烈,帶著點(diǎn)莽撞;老姜是姜子牙,雄才大略又老謀深算。這不同種類的姜,都是肝膽,是心腸,是武功,祛的是邪氣,扶的是人間正道”;說“體溫涼涼的大白菜,最里面,都有一顆金黃柔嫩的心”;又說“大蒜,帶點(diǎn)野氣,甚至帶著點(diǎn)匪氣,但更多的是英雄氣”;形容苦瓜“對于深藏民間的苦、病甚至生命的滋味,沒有誰比它知道的更具體”;作者還循循善誘地道出勵志之言,“生活就像剝洋蔥,你必須一層一層地剝下去,雖然有時候你被嗆得淚流滿面,但你要堅持”。
可以說,借著蔬菜,胡弦寫出了繽紛世相,寫出了多彩人生,也寫出了人人心頭有、筆下無的深邃之意。
相關(guān)新聞
- 2020-12-14《花木草蟲繪:吉祥小品國畫技法》在武漢首發(fā)
- 2020-12-09食物考古:正確認(rèn)識人類的飲食歷史
- 2020-11-30《小食里的光陰:二十四節(jié)氣之美》出版
- 2020-11-18《返場》:跟隨高原的鏡頭見證“青春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