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喬治·塞菲里斯詩歌 《大海向西》
喬治·塞菲里斯(1900年—1971年),希臘著名詩人、散文家和外交家。著有詩集《轉(zhuǎn)折點》、《水池》、《神話和歷史》、《習作》、長篇詩《畫眉鳥號》及《航海日志》卷。其中長詩《畫眉鳥號》被稱之為當代歐洲詩歌中的杰出之作。1917年塞弗里斯獲得希臘雅典學院的帕拉馬斯獎金,1960年獲劍僑大學榮譽博士稱號,1963年,由于“他的卓越的抒情詩作,是對希臘文化深刻感受的產(chǎn)物”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大海向西
作者:喬治·塞菲里斯
大海向西同一列山脈相會合。
南風在我們左邊吹著,刮得我們惱火極了,
是那種切膚刺骨的風??!
我們的房子在松樹和角豆樹中間。
高大的窗戶,寬大的方桌,
讓我們給你寫信,到如今已寫了這么久,
那些信投入了分隔我們的裂縫中,
為的是將裂縫填平。
啟明星,當你俯下你的眼睛,
我門的光景便那么甜蜜,勝過那
涂在傷口上的油膏,那樣歡欣,
勝過浸潤舌根的涼水;
那樣寧靜,勝過天鵝的羽翼。
你把我們的生活掌握在你的手心。
吃過流亡的苦果以后,在晚上,
只要我們留在那粉墻前面,
你的聲音便如希望之火來接迎我們,
而這風又開始嗚咽,
像把剃刀刮著我們的神經(jīng)。
我們每個人都給你寫同樣的東西,
每個人都在別人眼前沉默不語,
每個人都各自守望著同一個世界,
守望著山脈上的白天和黑夜,
守望著你。
誰來揭掉我們心上的憂愁呢?
昨夜一場大雨,今朝又是那樣,
滿天烏云緊壓著我們。我們的思想——
好比那松針般的雨腳紛亂如麻,
它們被捆著不用,放在我們的門旁——
準會堆成一座崩潰的高塔。
在這些大部被毀滅了的村子中,
在這面對南風的海岬——
它的山脈在我們前面遮蔽著你——
誰來為我們計算我們決定忘記所要付出的代價?
誰將接受我們的奉獻,在這秋季的末尾?
海是大自然的象征,在塞菲里斯的作品中也是一個經(jīng)常反復(fù)出現(xiàn)的主題。他用希臘人對海所特有的那份心靈感應(yīng),以詩的形式賦予海一種新的意義,使之成為一個意象和一個表征?!洞蠛O蛭鳌愤@首詩就是通過大海這一意象,來抒發(fā)詩人的感受、體驗和冥思,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這一古老命題的理解和釋義。
這首詩是一首意象化與意緒化融合的詩。詩的第一段,主要由三個核心意象組合構(gòu)成,這三個核心意象是大海、房子和信。表面上,它們是散在的非邏輯的,但其中蘊含著詩人關(guān)于人與自然的詩哲式的述說。這樣,在詩中自然的空間——大海與營造的空間——房屋便顯示著自然與人、自然與社會的疏離狀態(tài)以及渴求交流的企盼。在這里,塞菲里斯構(gòu)思奇巧,在大海與房子之間切入了一個寫信的行為,從而賦予這一尋常的生活行為以不同尋常的哲理意蘊。海德格爾說:“語言乃存在之屋。”塞弗里斯是否受過海德格爾思想的影響,后人不得而知,但穿透意象,《大海向西》一詩涵蘊的深奧哲理已在向讀者表達一個存在的意義。在此意義上,這首詩是一首哲化的詩,正如海德格爾的某些哲學論著是詩化的哲學一樣。
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曾說過:“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xiāng)愁的沖動到處去尋找家園。”《大海向西》表達了這種詩哲式的流浪精神與憂患意諷,這是作者面對自然所產(chǎn)生的還鄉(xiāng)沖動。“吃過流亡的苦果以后……/你的聲音便如希望之火來接迎我們。”詩人在漂泊與放逐中,企盼著家園的回歸。對于他來說,還鄉(xiāng)的沖動執(zhí)著于一個神圣的秘而不宣的守望。在這守望中,他獲得了步履維艱的旅途上的精神支點,并開始戰(zhàn)勝放逐的孤獨與絕望。“我們每個人都給你寫同樣的東西……守望著山脈上的白天和黑夜,守望著你。”在詩人看來,守望既神秘又清晰,但很難用理性邏輯去驗證、去把握、去解析;理性邏輯所造鑄的思想之塔,永遠無法企達守望所默錄的一切,因而,“我們?yōu)樗枷?hellip;…/準會堆成一座崩潰的高塔。”人與自然的疏離,導致了存在的遮蔽,導致了自然的本真與人的本真的遮蔽,“它的山脈在我們前面遮蔽著你。”要讓自然向人敞開,讓人向自然敞開,仍需要人自身的努力。
塞菲里斯是一位具有希臘精神的詩哲?!洞蠛O蛭鳌愤@首詩在充滿意象的詩行中,濃縮著詩人對于自然與人這一古老命題的哲學沉思。這首詩的表述是純詩式的,它通過意象的張力,把極富存在主義和現(xiàn)象學的哲學思辨精神高度濃縮在詩的意象之中,從而讓讀者明白一些難以言說的東西。由于塞菲里斯對于意象創(chuàng)造的得心應(yīng)手,也就避免了一般哲理詩那種桔燥乏味的概念圖解,并確保了其中的奧義永遠向闡釋者敞開。
□楊慧林
相關(guān)新聞
- 2021-01-20臘八節(jié)的由來與朱元璋有關(guān)?它的習俗不只有喝粥
- 2021-01-20臘八“抱”大寒 萬事皆“粥”全
- 2021-01-18一剪寒梅
- 2021-01-15穿透時光的回聲——仰望武山清代拓荒進士陳廷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