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時光的回聲
——仰望武山清代拓荒進士陳廷鑒
□紀錄片《寧遠紀事》截屏
位于天水武山洛門鎮(zhèn)大柳樹村的陳廷鑒故居
中國甘肅網1月15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 翻閱剛剛出版發(fā)行的《武山縣志》(1990年-2009年),彩頁中看到增加了清代陳廷鑒書法,多年來閱讀到的陳進士介紹,總缺乏資料,這次編撰考證錄入,彌補了這個缺憾。與朋友相聚聊起陳進士一生癡心于地方教育時,大柳樹村朋友提到陳廷鑒的故居尚在,于是便有了去看一看的念頭。
在新修的洛禮路旁,離洛門不足兩公里處,有一個村子叫大柳樹村,方圓幾百里的人因其響當當的名頭無不知曉,究其原因就是村里出過一位辭官回鄉(xiāng)專心教書育人而名揚縣邑及隴上的文進士陳廷鑒的緣故。
武山縣志載:“陳廷鑒,字沚明,號啟愚。洛門鎮(zhèn)大柳樹人。幼好學,雖寒暑疾患,然書不離手。初就讀家塾同心齋,后選為廩生。旋受業(yè)于隴南任士言。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拔萃科朝考一等,授七品小京官,簽分戶部浙江司。”陳廷鑒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自己勤奮努力,便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步入仕途。而后好學的他又師從主講于蘭山書院的皋蘭進士張敦五,求古書院的秦州進士劉遠峰,于光緒十四年鄉(xiāng)試考中舉人,次年會試聯捷,考中已丑科進士,加三級,誥授奉直大夫(從五品),欽點著以原班用。當時清廷在中法戰(zhàn)爭后,清廷以不敗而敗,朝政更加腐敗,而陳廷鑒所做事的京城圈子,同僚大臣盡瘁國事者少,招權納賄者多,醉心于學問的他在痛恨中有了絕仕之想,遂毅然辭官,以家貧親老,愿乞終養(yǎng)假歸。后世留下他在京城游陶然亭時的詩文,反映了他當時的憂郁心情:“一抹斜陽萬樹低,碧闌干外草凄凄,客行到此多惆悵,何事流鶯又亂啼。”便返歸故里,主講于縣邑正興書院,如魚得水,游于教育海洋中。因他在清代是縣域內考取的唯一一個進士,有拓荒之功,邑內譽稱拓荒進士,人人談及為榮,故公稱陳進士。
在漸近冬至時令的一個午后,我們來到大柳樹村,漫步于村巷,閑談中不知不覺已到陳廷鑒進士故居,事不湊巧,家里無人,鐵將軍把門。朋友打電話聯系主人,說去鎮(zhèn)上趕集,正在返回中,透過院墻,看著院子里高高挺立的槐樹,恍如陳進士偉岸高大的身影,仿佛孜孜不倦教書情形……
正興書院里,書聲瑯瑯,陳進士來回踱步,這樣,一年又一年,槐花開了又落,一批批學子走了又來,他治學嚴謹,教授中文行并重,循序漸進,勤于誘掖,有選擇性的因材施教,門生遍布于縣邑和鄰縣,佼佼者除本村陳青選、洛門街上鄧漢功、蓼陽李駿業(yè)和李開明外,還有很多,諸如康達濟、裴文蔚、蘇天民和楊景西等等都名揚于桑梓,或出仕于外地,均有重大建樹。
陳青選和鄧漢功,于清光緒二十五年雙雙考中庚子、辛丑并稱舉人。陳先后任榆中、隴西南安和寧遠正興書院山長、教授,后又任寧遠縣教育會長。一生致力于教育,桃李遍布,又培養(yǎng)出任謙,郭維屏(考入北師大),康問之(留學日本),楊承德(1940年創(chuàng)辦武山中學)等許多人材;李開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舉,曾任交通部參事,甘肅省教育亭長,國會眾議院議員;李駿業(yè),創(chuàng)辦武山縣第二所學校蓼陽兩等小學堂,為當時東半縣教育啟蒙和普及起了重要作用,為桑梓教育培養(yǎng)了大量師資人才。
正等我們準備離開時,女主人來了,打開門我們走進去,熱情地招呼我們喝茶,我們謝絕后,跟著她走進陳舊但不失莊嚴的進士府第,在歷經一百五十多年后,抬頭看到的門欞、檁椽及柱子,無不在訴說著當年的輝煌,房頂的青磚坐脊上的苔痕里,似乎盛滿一個個學子兒郎的笑容,推開雕花門,如推開一段久遠的歷史,把渭水畔的瑯瑯書聲腔傳遞到京師廳閣……就是這座房子的主人,淡泊于仕途后,卻為桑梓文化教育作出了卓越貢獻,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
走出院子,我們回歸的腳步聲似乎滿含著嘆息,嘆息這樣一位英才,在四十七歲時,正當壯年因病逝世于正興書院寓所,君山含悲,渭水嗚咽,讓多少人留下了惋惜的淚水。然而,先生的一個個卓越門生學子,在他的教誨聲中,化悲憤為力量,不斷為教育、為事業(yè)出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告慰了陳進士的在天之靈!
時光無語,歲月有聲,穿透時光的回聲,映著致力于桑梓教育的執(zhí)著聲腔,在寧遠上空久久地回蕩著,回蕩著。
□毛韶子
相關新聞
- 2021-01-15黑河濤濤出山來
- 2021-01-14冬日小城
- 2021-01-13從容美好的日子
- 2021-01-13冬日的下午:孤獨時聽聽憂傷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