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彌足珍貴的“中國心”
《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楊堅華 【德】托馬斯·利比希 著/東方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乍一看《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這個書名,我以為是一本關于中國的ABC讀物??催^幾篇以后,我不由得神色端肅起來,對比較熟悉的作者增添了一份感佩和敬重。作者從外國人對中國和中國人顯在的印象入手,一問一文,深入淺出,娓娓敘說中國人的一個又一個特點。但其文筆縱貫中西、溝通古今,既有鮮活的例子,又有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厚實”而又淺易好讀的“中國話本”。
作者之一楊堅華女士祖籍上海,出生于湖南,大學畢業(yè)后即作為經貿代表遠赴歐洲,常年往返中歐兩地,之后定居德國。可以說,楊堅華是在中國出生,在中國接受了系統(tǒng)、完整的教育,后來離開了祖國,但她又因為長期從事中歐經貿工作,親身參與、感受了祖國的發(fā)展變化。她在2018年撰文講述自己在國際經貿戰(zhàn)線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歷(載于“我的四十年”叢書之《四十年來家國》,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她為祖國的發(fā)展變化感到由衷地高興。
在從事國際貿易的同時,楊堅華又是一位作家,她有一種強烈的“溝通中西”的愿望。她希望中國人多了解德國,了解西方社會,也希望西方世界多了解中國。2016年,她的生活隨筆集《遇見德國》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三年之后,她與她先生托馬斯·利比希合著了這本《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作者從中德兩個角度或者說東西方的視角看待中國,視野開闊,通曉達觀,不同于坐井觀天的自說自話,也跟隔岸觀景隔靴搔癢的隔膜和偏激完全不同。文章中有日常所見的生活場景和親身體驗的感受,有生活環(huán)境轉換和世事經歷之后的感悟,有自己獨到的分析和觀點。作者經歷豐富,處世圓融,“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一點在文章中處處可見,也是中國文化的最好“代言”。
全書分為心靈篇、生活篇、飲食篇、文化篇、實踐篇,每“篇”十篇文章,篇篇有的放矢,自問自答。一些問題看上去好像“送分題”,比如《為什么說練書法可以養(yǎng)生》《為什么中國人喜歡‘打麻將’》《為什么中國人喜歡嗑瓜子》等,看似容易回答,要答“好”卻不容易。有些問題卻是“送命題”,如《為什么中國人那么愛面子》,作者怎么寫才不讓中國人丟面子?作者知識廣博,信筆寫來,對很多司空見慣的現象能探析源流,說出道道,不光外國人,中國人讀了都“漲姿勢”。
本書作者心氣平和,持論中允,但對于被誤解和被忽視的“中國成果”,作者也明言直辯。在“為什么中國人喜歡睡午覺”一文中,作者借十歲兒子(中德混血兒)之口,對當地媒體把發(fā)現睡午覺有助于身體健康及提高學習歸功于美國科研人員表示強烈不滿:“這明明是中國人的理論,怎么又成了美國人的了?”文章從中國人自古就有睡“子午覺”說起,證明在中國,集體午休早已成了中國人長年累月養(yǎng)成的一種生活習慣。作者由此感嘆,中華傳統(tǒng)似乎與現代營銷存在嚴重的脫節(jié)。很多時候,我們都處于一種被動自辯的局面,而不是主動出擊,把握主動權。
本書是一位身居海外心懷故國的作家和一位對中國抱有善意和熱愛的德國朋友,他們在面對德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好奇、疑惑甚至偏見時,出于“溝通中西”的良好愿望而動筆寫就的。《關于中國的50個為什么》既是站在“彼岸”,將中國作為“他者”進行群像描畫與理性評述,又隨處流露出作者對優(yōu)秀中國文化的深刻認同和良善用心。(文/丘山)
相關新聞
- 2020-08-05《浮生六記》:審美觀照中的江南日常生活
- 2020-07-30《來古記》:關于一個村莊的純粹寫作
- 2020-07-29《希臘世界的藝術與考古》:展示希臘的細膩與生活
- 2020-07-29《來古記》:關于一個村莊的純粹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