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閱讀挺進城市深部
夏天似乎并不是適合閱讀的季節(jié)。但是,換一個角度看,更舒服的春秋天,其實更難閱讀。在酷暑,沉浸在書中反而能讓人獲得一絲清涼。
去年從7月底開始,我在東京居住了4個月。朋友們總是說,這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有一天下午沿皇居跑步,差一點中暑。如今我再也沒有在36攝氏度高溫區(qū)跑步的勇氣了。那時鼓舞我的,是探尋一個陌生城市的勇氣。有很多次,我每天步行都超過6公里,走入陌生小巷,那里是和乘電車完全不同的一個東京。
今年夏天,我則是通過閱讀深入到幾個城市的深部。
紐約。我在2012年曾去過那個地方,在曼哈頓,我被這個城市的現(xiàn)代性震驚得寸步難行,幾乎不敢脫離導(dǎo)游太遠。腰上別著手槍的的警察,賣力跳著街舞的小伙兒,還有時代廣場電子屏上中國的廣告,一切風格奇怪的東西被組合在一起,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自由”。
如果說紐約是“世界中心”(GDP世界第一的城市),曼哈頓就是這個中心的心臟。《世界中心的島:曼哈頓傳奇》,講述的就是“世界中心的島”最初的歷史。曼哈頓最初是荷蘭的殖民地,在被英國殖民者奪走之前,這里就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一個“自由的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里做生意,人們彼此尊重,共同探尋大家都能接受的規(guī)則。
主流美國歷史的框架是“13個英屬殖民地的歷史”。這樣的歷史,是以英國新教徒為主,遮蔽掉了荷蘭人在這塊土地上的貢獻。上世紀70年代,一批荷蘭語文獻被發(fā)現(xiàn),才讓曼哈頓的早期歷史進入人們的視野。曼哈頓和英國殖民地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是天然的港口,人們不是靠開墾土地和節(jié)約生活,而是從事貿(mào)易——這個發(fā)現(xiàn),為理解美國早期歷史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
《曼哈頓傳奇》講述了英國和荷蘭的百年斗爭,但是對我來說,最迷人的一點則是曼哈頓作為都市的早期發(fā)育情況。它是阿姆斯特丹在北美大陸的復(fù)制版,自由、自治是它的靈魂,當然,這也決定了“國防”不太重要,當英國殖民大軍開過來的時候,荷蘭總督舉手投降了。他考慮的不是一場戰(zhàn)爭勝負,而是一個城市的未來。
這個夏天,大多數(shù)時間我都窩在書房,但是卻比以往更向往旅行,也想搞清楚那些偉大的城市到底有什么動人之處?!队∠蟀屠琛肥俏铱吹降牧硗庖槐窘茏鳎緯幚淼氖欠▏∠笈傻臍v史,但是卻把馬奈、莫奈這些人的崛起,放在了巴黎這個城市的大背景中。
那是拿破侖二世治下的巴黎。在“勝者為王”的史觀下,拿破侖二世不是一個成功的統(tǒng)治者,他一身缺點,讓人發(fā)笑,最終普法戰(zhàn)爭還不得不割地賠款,我們都從《最后一課》中感受到了法國人的悲傷。但是,這只是歷史的另一面。這位好大喜功的家伙,喜歡舉辦沙龍來表現(xiàn)自己的“成功”,每年(有時每兩年)都會選大量藝術(shù)品展覽,不經(jīng)意間促進了藝術(shù)的繁榮。他還下令改造這個城市,大拆大建,奠定了今天巴黎的格局。
在1860年代的巴黎,市民們已經(jīng)形成了觀看展覽的習慣。由于工業(yè)革命的深入發(fā)展,人們擺脫了早期都市生活的貧困狀態(tài),巴黎到處都是咖啡館,人們在那里談天說地。巴黎的咖啡館曾為伏爾泰、盧梭這樣的啟蒙主義者提供了空間,也一度成為革命的溫床,但是在更多時候,它則是藝術(shù)家聊天的地方。富家公子愛德華·馬奈在咖啡館里約見他的女模特,而窮人莫奈,則一度連面包都買不起。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作為一個群體,逐漸走入時代的中心。
印象派感受到的,是一個飛速變化的都市。他們的導(dǎo)師是后來被稱為“發(fā)達資本主義抒情詩人”的波德萊爾。在馬奈這些人看來,追求純粹的寫實已經(jīng)不再重要,他們要展現(xiàn)的是變化的世界給人們內(nèi)心帶來的感覺(有時是創(chuàng)傷)。我們可以把這種感覺稱為“都市性”,就這個意義來說,印象派比寫實主義前輩們,更像是“現(xiàn)實主義”者。
時間再過100多年,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印度加爾各答發(fā)現(xiàn)了這種都市性的蹤跡?!妒吩娭恰返淖髡邘焐衬峭?middot;喬杜里是一位印度人,父親是知識分子移民美國,喬杜里本人也考入普林斯頓大學。但是,他在加爾各答的早年經(jīng)歷,卻讓他不斷返回這個“第三世界都市”。他先是到那里的報社當了一名記者,每月掙200美元,這次生涯不算成功,后來他到耶魯讀博士,又回到加爾各答生活,研究這個城市。
打動他的是加爾各答的“街頭”。和中國大多數(shù)城市一樣,加爾各答也分為老城和開發(fā)區(qū)(整體上比中國大城市要落后一些),喬杜里追尋的是“老城記憶”。外公外婆的奮斗足跡,自己成長的地方,無家可歸者建立自己家園的地方,那些充滿人情味的東西,其實就是個人的“城市記憶”。它當然是空間,但是也是時間意義上的。當我們說“故鄉(xiāng)”的時候,就是指的這種“時間性”。
我要深入了解的“都市性”,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城市,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它也有著共同的地方:作為陌生人的“市民”,到底是靠什么團結(jié)在一起的?這可能是進入一個城市“深部”的關(guān)鍵。工業(yè)化的城市和港口城市不同。而像我所生活的成都,則是另一種形態(tài)。這可能就是一個城市獨特的文化,也是城市的靈魂所在。
張豐
相關(guān)新聞
- 2020-08-05脆弱人設(shè)、過度保護、嬌慣心靈,“鋼鐵”是怎么沒煉成的
- 2020-08-05“楚天云遞”:讓讀者足不出戶暢游書海
- 2020-08-04懷念安徒生:他看到了深沉的海,和布滿了星星的天空
- 2020-08-04這些國漫的傳統(tǒng)文化“彩蛋” 你都get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