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讀與走讀
□作家、評論家 解璽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古以來就是每個讀書人的理想,只是方式不同,一為坐讀,一為走讀,但目的只有一個,都是為了增長見識,積累學問。
坐讀考驗人的耐力。萬卷固為虛數(shù),言其多也。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又說:學富五車。在古人眼里,數(shù)量都是很可觀的,沒有十年八年的坐讀之功,誰敢說“讀萬卷書”?故有十年寒窗的說法。而今人坐擁書城,處處書香,數(shù)量上是大大超過古人的。如范用、劉東,都是當今的學問大家,他們是用全部生命與書打交道的,讀過的書又何止“萬卷”和“五車”??傊?,多讀書是修身、治學的必由之路,沒有哪個品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不是靠多讀書來滋養(yǎng)的。
讀書是讀書人的志業(yè),坐讀是讀書的主要方式,但走讀亦不可偏廢。歷史上有些貧寒人家的子弟,家中無書,要讀書,須走很遠的路,到別人家借讀。這是一種特殊的“走讀”方式。還有一種“走讀”,是讀“天地”這部大書,江河湖海,名山大川,都是可讀可感可知可悟的。莊子就從其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徐霞客則發(fā)現(xiàn)和描繪了大自然的美景奇觀,以及蘊含著的豐富寶藏,而董其昌更把天地融入胸中,丘壑內(nèi)營,自然天授,才能信手為山水傳神。
這種境界不僅是走讀獨有的,更是坐讀難以企及的。不過,我這里所謂“走讀”,卻另有所指。如榜單中提到的,此生只為守敦煌的常書鴻,作為故宮看門人的單霽翔,聞見北京而錄之的朱家溍,以及帶領我們深入于“文明現(xiàn)場”的李零和劉斌,他們讀的敦煌、故宮、北京和各種考古現(xiàn)場,都是人類文明的物質(zhì)成果,這種“閱讀”固不同于一般的“坐讀”,但稱作“走讀”,我想是可以的吧。這也是積累知識、學問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
誠然,坐讀也好,走讀也好,核心是這個“讀”字。人類文明的積累和發(fā)展靠的就是一代一代讀書人持之以恒地“讀書”。這個“書”可以是“萬卷書”,也可以是“萬里路”,二者是互補的關系,就像前面提到的常書鴻、單霽翔、朱家溍、李零和劉斌諸位先生,如果他們沒有在“讀萬卷書”上下過功夫,又如何能在“行萬里路”時有所發(fā)現(xiàn)和收獲呢?他們的精深和廣博,顯然正得益于“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的兼而有之。我想,作為讀者,我們應該從這里得到一點有益的啟示,即坐讀與走讀,兩手都要有,都要過得硬。
相關新聞
- 2020-07-08網(wǎng)絡文學,乘風破浪正當時
- 2020-07-07道具中的歷史——評《馬桶三部曲》
- 2020-07-07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 2020-07-06走過古文的千山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