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全景(資料照片,由甘肅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供圖)
新甘肅客戶端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wǎng)記者 李楊)從慶陽市西峰區(qū)向西南方向驅車40分鐘左右,便抵達了覆鐘山下的北石窟寺。12月2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的“如意甘肅·如約而至”網(wǎng)絡媒體宣傳推廣活動采訪團一行,在這里赴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北石窟寺因與平?jīng)鍪袥艽h的南石窟寺同時代開鑿,南北對應,故名。北石窟寺現(xiàn)包括寺溝主窟群、樓底村一窟、石道坡石窟、花鴇崖石窟和石崖東臺石窟5個部分,南北延續(xù)3公里。自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創(chuàng)建以來,歷經(jīng)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擴建增修,現(xiàn)有編號窟龕308個,石雕及彩塑造像約2429身,石碑8通,陰刻和墨書題記152方,壁畫彩繪96.7平方米。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165窟是北石窟寺的主窟群最早創(chuàng)建洞窟,也是北石窟寺佛教藝術的精華所在??邇?nèi)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身,千佛、飛天、伎樂人、佛傳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多身,內(nèi)容相當豐富,是北魏時期隴東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的反映;240窟則是北周時期的代表洞窟,其三佛造像和菩薩的風姿既繼承了北魏秀骨清像的余韻,又是隋唐豐滿富麗的先聲,222、263、32窟是唐代的代表洞窟,造像方圓適中,體形俊秀,神情莊重,生動逼真,衣紋流暢,刀法嫻熟堪為藝術珍品。65號窟,窟形宏偉,造像高大,題材組合獨特。
“北石窟寺千姿百態(tài)的石雕藝術代表了隴東地區(qū)漢唐文化的精華,也是絲路文化交流的結晶。”甘肅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表示,“她的存在,提供了研究我國古代隴東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和民族民俗文化的珍貴資料,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 2022-12-19甘肅非遺青年說:“神秘刀匠”乘“云”出山
- 2022-12-12河西走廊的玉文化鏡像
- 2022-12-03甘肅慶陽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
- 2022-11-25【甘快看】大河向西——甘肅簡牘里的酒泉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