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19日報道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fā)表文章《螞蟻集團與金融科技漸趨成熟》稱,中國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即將在香港和上海上市,這彰顯了中國在數字貨幣方面的卓越地位。螞蟻集團的上市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并預示著金融體系將發(fā)生更大的變化——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也不例外。全文摘編如下:
公元1300年前后,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向歐洲人介紹了發(fā)生在中國的一個貨幣奇跡。他稱,皇帝“下令將樹皮變成紙一樣的東西,在國內像金錢一樣流通”。在中國發(fā)明紙幣數百年后,西方最終也采用了紙幣。但最近到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回國后開始熱烈討論貨幣的下一個巨大變化:紙幣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屏幕上的像素。
數字金融迅猛發(fā)展
中國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集團即將在香港和上海上市,這彰顯了中國在數字貨幣方面的卓越地位。以籌集資金額來衡量,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比沙特阿美公司去年的IPO規(guī)模更勝一籌。一旦上市,螞蟻集團(其前身成立于2004年)的價值可能與起源于1799年的世界知名銀行摩根大通不相上下。螞蟻集團的崛起讓白宮的鷹派感到擔憂,卻吸引了全球投資者。它預示著金融體系將發(fā)生更大的變化——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也不例外。
多年來,摩根大通首席執(zhí)行官杰米·戴蒙和其他一些人一直對螞蟻集團的行為持警惕又欽佩的態(tài)度。螞蟻集團剝離自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超過10億用戶,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其支付網絡去年的交易額達到16萬億美元,連接了8000萬商戶。螞蟻集團不僅提供支付服務,用戶還可以借錢、從6000種投資產品中選購、購買醫(yī)保等。這相當于主流銀行、華爾街券商、波士頓的資產管理公司和康涅狄格州的保險公司都被壓縮到一款由硅谷設計、幾乎所有人都使用的應用軟件中。其他中國公司、尤其是擁有微信的騰訊公司,旗下也有金融科技部門。
中國并不是孤例。新冠疫情在其他地區(qū)也帶來了相似的結果。隨著全球電子商務和遠程辦公的迅猛發(fā)展,數字支付掀起熱潮,美國文莫公司的數字支付業(yè)務比去年增長52%,拉丁美洲金融科技公司梅爾卡多帕戈公司的數字支付業(yè)務比去年增長142%。巴黎的農貿市場和比薩餅店以及新加坡的街頭小販都升級了自己的系統,無需面對面接觸或使用現金就能立即收到貨款。投資者嗅到了一種結構性轉變的氣息,這種轉變與零售業(yè)所經歷的那種類似。傳統銀行如今只占全球銀行業(yè)和支付行業(yè)股票市場價值的72%,低于2010年的96%。
商業(yè)效率大幅提高
如果說數字金融的迅猛發(fā)展具有普遍性,其背后的商業(yè)模式則不然。在拉丁美洲,成績搶眼的是數字銀行和電商先驅,比如努班克銀行和“自由市場”網站,后者是梅爾卡多帕戈公司的所有者。在東南亞,兩家叫車服務公司——格拉布出租車公司和戈杰克公司——正成為具備金融功能的“超級應用軟件”。在瑞典,金融科技公司現在是大部分消費貸款的提供者。在美國,威士(世界上最具價值的金融公司)等信用卡公司、貝寶(在價值方面排名第六位)等數字金融巨頭和大銀行既攜手合作也相互競爭。在金融業(yè)1.5萬億美元全球利潤的誘惑下,蘋果和“字母表”等科技巨頭也躍躍欲試。
前景令人興奮。在最好的情況下,金融科技能夠大幅提高效率。如果全球上市銀行將開支削減1/3,那么節(jié)省下來的錢能讓地球上的每個人每年得到80美元。螞蟻集團靠支付業(yè)務獲取的利潤微乎其微,而且只需幾分鐘就能發(fā)放貸款。在機場被貨幣兌換商蒙騙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像英國“聰明轉賬”公司和中國空中云匯公司這樣的企業(yè)能夠提供更便宜、更快捷的貨幣兌換服務。
數字化還有望擴大金融的覆蓋范圍。接觸客戶的難度將降低,而且數據將使貸款擔保工作更準確。美國斯奎爾公司和斯特里普公司等企業(yè)幫助小企業(yè)與數字經濟相連。在印度和非洲,數字金融可以讓人不再受狡猾放貸人和老舊銀行的欺壓。通過打造自己的數字貨幣,各國政府也許能夠繞過常規(guī)銀行系統和稅收,只需按下按鍵就能向民眾吸納存款或付款。相比之下,美國今年推出經濟刺激政策的過程就太冗長了。
安全風險不容忽視
然而,金融科技也帶來了兩個風險。首先,它可能破壞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金融科技公司蜂擁進入這個行業(yè)利潤最豐厚的領域,微薄的利潤和大部分風險往往被留給傳統放貸機構。在中國,98%通過螞蟻集團發(fā)放的貸款最終被記在銀行賬目上,銀行為此向螞蟻集團支付一筆費用。螞蟻集團預計最終可獲得中國銀行業(yè)1/10甚至更高的利潤。富裕國家行動遲緩的放貸機構已被低利率、破舊的信息技術系統和高昂的合規(guī)成本壓垮。它們一旦遭到破壞,就可能產生麻煩,因為銀行仍在發(fā)揮重要的經濟功能,包括持有存款和將短期債務轉變?yōu)樘峁┙o他人的長期貸款。
第二個風險是,金融科技“平臺”公司可能從個人手中奪取更多權力。網絡效應對于金融科技模式來說不可或缺——一個平臺的用戶越多,它就越有用,其他人就越有可能被吸引。所以這個行業(yè)容易走向壟斷。如果金融科技為平臺帶來更多數據,那么監(jiān)視、操縱和黑客攻擊的可能性就會上升。聲譽不佳的臉書公司去年推出數字貨幣天秤幣時,引起了全球的強烈抵制。
當下,金融科技熱潮方興未艾,各國政府應用全面的觀點看待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都會面臨的金融風險——有些地區(qū)的監(jiān)管者明智地叫停了金融科技公司的貸款證券化業(yè)務,因為這種業(yè)務可能會引發(fā)次貸危機。政府還應降低阻礙企業(yè)進入市場的壁壘,以促進競爭。新加坡和印度擁有廉價、開放的銀行間支付系統,美國可以加以借鑒。歐洲的銀行業(yè)很靈活,客戶可以輕松地更換賬戶。最后,在金融科技崛起之時,我們必須保護人們的隱私,不讓大公司侵犯。只要金融科技能變得更安全、更開放、更尊重個人權利,那么中國引領的貨幣創(chuàng)新將再次讓世界變得更好。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