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言:“自知者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修身養(yǎng)性、提升自己境界的重要方法,注重運用自省思維,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達到自警自律的目的。古代有不少清官廉吏善于自省的故事,今人讀來仍然會有所啟發(fā)。
北宋名臣趙概自少年讀書時,便很重視自省,而且找到一個督促自己反省的好方法。他在書房準備了白豆與黑豆,每天晚上回憶這一天的言行舉止,分析善惡是非。若是做了好事或生了善念,即投一顆白豆入一瓶,若是做了錯事或生了惡念,即投一顆黑豆入另一瓶。剛開始,黑豆比白豆要多。漸漸地,白豆多過了黑豆,到后來,白豆越積累越多,相較之下,黑豆近乎不見。趙概將心中的念頭“可視化”,每一顆豆子都見證了他磨礪心性的歷程,最終趙概成為了德行高尚的人。
趙概致仕后,用十五年時間收集古今諫諍之事,編寫《諫林》獻給朝廷,主張廣開言路、納諫如流。宋神宗感慨道,別人一旦致仕,都不敢讓議論再傳至廟堂,惟有卿仍不忘君,“當置于坐右,時用省閱”。趙概因自省而無私,因無私而剛直。他數(shù)豆律己的做法,被后人仿效,如明代曾官至華蓋殿大學士的徐溥,曾用黃豆、黑豆盤點自省,也是一段自律佳話。
被譽為“鐵面御史”的北宋清官趙抃將自省當作平生課題,他每天處理完政務(wù)后,夜里必定端正衣冠,恭敬焚香,禱告上天,將自己所作所為在心底訴說一遍,請?zhí)斓孛麒b,以此檢點反思自己,如有不能告天之事,立即改正決不再做。正是因為有這種防微杜漸的清醒,他每到一處為官,都以清白干練著稱,獲得百姓贊譽。他歸隱鄉(xiāng)里后,與鄉(xiāng)親們往來時從不高高在上,只當自己是普通百姓,并作詩道:“腰佩黃金已退藏,個中消息也尋常。時人要識高齋老,只是柯村趙四郎。”無論曾走過多遠的路,看過怎樣的風景,始終不忘來時的路,牢記自己是誰,守得初心,遂能善始善終。
晚清重臣曾國藩以“省事是清心之法”為圭臬,遵循“吾唯日日謹慎而已”的處世原則。他自省的方式是在日記中檢視自己。在他的日記中,多次可看到“言不誠”“心有驕氣”“口過甚多”“有狂妄語”“言多諧謔”“背議人短”等語,從待人做事的細節(jié)中責備自己修為不足。他在日記中寫道:“座間,聞人得別敬(可指送別時的贈金),心為之動。昨夜夢人得利,甚覺艷羨,醒后痛自懲責,謂好利之心至形諸夢寐,何以卑鄙若此!”他對自己萌生的好利之心感到羞恥,連所夢之事亦痛加批判。
曾國藩從青年時期開始,就堅持寫日記,自省則是其日記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當時很多讀書人都通過寫日記的方式磨礪心性。在曾國藩生命的最后一天,他留下了日記絕筆,“既不能振作精神,稍盡當為之職分,又不能溘先朝露,同歸于盡,茍活人間,慚悚何極!”即使病入膏肓,他仍在鞭策自己,可見已將自省作為終身習慣。
王陽明曾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自省就是一個自我打掃、自我解剖的過程,只有經(jīng)常打掃內(nèi)心、剖析問題,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以自省為繩,控制個人欲望,引導自己向善向上,自省就具有了綿長而深沉的力量。(作者:李慧娟)
- 2025-03-24紀檢監(jiān)察機關(guān)深化源頭治理 糾治招投標領(lǐng)域頑疾
- 2025-03-24河南聚焦群眾關(guān)切,推動守好救命錢、靶向整治看病貴 嚴防醫(yī)?;鹋苊暗温?/a>
- 2025-03-24廣安觀潮 | 自覺增強學習教育的責任感緊迫感
- 2025-03-24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 精準發(fā)力規(guī)范權(quán)力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