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智慧讓我們理念相近、心靈相通。中國人歷來講究“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印加人倡導“莫偷盜、莫撒謊、莫懶惰”。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秘魯人報》發(fā)表題為《讓中秘友好之船揚帆遠航》的署名文章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出自蘇軾的名文《上初即位論治道二首·道德》,意即應以至誠、至仁作為自身的道德規(guī)范,終生持守。
誠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說文解字》中以“誠”“信”二字互訓,相對于“信”側重言語誠實、能守信約等外在表現(xiàn),“誠”更側重于內在,指一個人秉性率真、襟懷坦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德。
早在《中庸》中,“至誠”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并被提到了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誠,為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孟子·離婁上》也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是天之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在運行的自然規(guī)律。“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道自在運行,自然而然,真實無欺,不亡不息,化生萬物,這正是天道之誠。
誠也是人道。思誠、對誠的努力,是人的本性,是人自然而為的。誠為人道,是“擇善而固執(zhí)之”,是立志向善,自覺以誠作為自己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則和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大學》“八條目”中,“誠意”放在“正心”之前,“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周敦頤曾說:“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誠是仁義禮智信這些道德修養(yǎng)的根本所在,也是人們道德行為的內在依據(jù)。道德修養(yǎng)從內心真誠不二開始,不虛偽,不掩飾,猶如赤子之心。人若至誠,便有了行仁義、盡忠勇、智不窮的根本動力。正所謂“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于人于己,都要講究一個誠。
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助、互愛的意思?!墩撜Z》中有“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等表述,可見,仁的核心是愛人。
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仁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其實實在在的內容與具體可行的程式。魯哀公曾向孔子請教仁之道,孔子說:“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意思是,培養(yǎng)愛心,從孝敬自己的雙親開始;培養(yǎng)恭敬心,從尊重兄長開始。如此這般,仁愛、誠敬洋溢,社會就會充滿和諧。儒家講求的仁愛是以血緣親情為基礎的,但卻不是只愛自己的親人,而是可以作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準則,所以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隨著歷史發(fā)展,仁的內涵逐漸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yè)擴充至濟世救民、匡扶天下。
誠與仁相輔相成。衛(wèi)靈公向孔子問軍隊列陣之法,孔子回答:“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詢問行軍打仗的事,孔子不想回答,因為禮儀是治國之本,是孔子最重要的執(zhí)政理念。衛(wèi)國的百姓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種情況下衛(wèi)靈公還想著窮兵黷武,而非治國富民??鬃訉πl(wèi)靈公這種舍本逐末的想法非常失望,既然自己的理念沒有得到重視,離開衛(wèi)國也是必然??鬃記]有因為討好衛(wèi)靈公而改變自己的理想,這是他的誠;他勸衛(wèi)靈公不要總是想著打仗,而是要以治理好國家、造福百姓為目標,這是他的仁。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充分體現(xiàn)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仁者愛人、以天下為己任的精髓。以仁為核心的倫理范疇和道德理想,長期以來塑造了我們的價值理念、生存智慧、民族品格。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歷史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仁者愛人、立己達人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價值理念和處事原則。
在國家治理中,“至誠”“至仁”體現(xiàn)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我們黨將仁愛與民本結合起來,堅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從蘇區(qū)干部“夜打燈籠訪貧農”,到長征紅軍“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從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犧牲”,到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從李保國“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到黃文秀“我想回去建設家鄉(xiāng),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xiāng)親”……“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從來就是共產黨人執(zhí)著的使命、深沉的擔當。
由己及人的“仁愛”思想也包含著“由內而外、由近及遠”的價值特質。在外交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胸懷天下,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價值理念推向世界,把做好自己的事和給世界帶來貢獻緊密結合在一起。從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作出“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重大判斷,再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領略了中國共產黨人兼善天下的廣闊胸懷,見證了中國為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fā)展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
天安門城樓上的兩句標語,“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生動詮釋著“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黨”。唯有讀懂了共產黨人海納百川的格局、立己達人的擔當、合作共贏的智慧,才能真正讀懂“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的理念與追求,讀懂“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抱負與情懷。(郝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