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箴言】
“家貧親老”四字,最為奔競營求者借口,得此可以喚醒。孟子云:“仕非為貧,而有時乎為貧”。“有時”二字,極有分曉,非貧則必仕也。有貧則必仕之心,便有仕則不貧之想?;嫉没际?,何所不至哉。
——清•陳宏謀《從政遺規(guī)》
【深意淺說】
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句著名的話:“負重道遠者,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者,不擇祿而仕。”家庭貧窮,父母年老,要謀一個官職掙錢養(yǎng)家,就不能挑挑揀揀,計較俸祿的多少。
東晉的陶淵明,因為親老家貧,謀了一個州的祭酒這樣的官職。但受不了當小官的麻煩,不久就不干回家了,自己親自耕種過活。后來,他得了重病,江州刺史檀道濟去看望他,他已經(jīng)貧病交加幾天起不了床了。檀道濟送給他糧食和肉,請他做了參軍這么個小官,后來又任用為彭澤縣的縣令。由于不愿意卑躬屈膝迎來送往,他再次辭職不干,歸隱田園。陶淵明顯然做不到不擇祿而仕。
家庭貧窮,父母年老,你有本事去當官謀份俸祿孝敬老人,卻自命清高不去,那么,這種情況被認為是一種極大的不孝。人們只知道古代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倫理教條,卻不知道,不孝的三條之中還有一條,就是“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也有人認為,“家貧親老,不為祿仕”的真實意思是,家里窮、父母老,就不能出去當官。這種說法其實不正確。父母年邁,不能出去當官,固然符合孔子“父母在不遠游”的理念,但這句話中除了親老還有家貧,家庭貧困,出外當官還能夠掙點生活費,呆在家里不是更窮了?更窮了,還能贍養(yǎng)雙親?所以,這句話的正確含義就是譴責那些家庭貧窮、父母年邁的讀書人不去做官,是為三大不孝之一。
家貧親老,為了俸祿而當官,可能的后果,就只是為了一份俸祿,甚至為了改善貧窮而不擇手段地貪財。這就是本文開頭陳宏謀所譴責的,如果貧窮就一定要出仕謀一份俸祿,那么,可能就預設了一個當官后就不再貧困的想法。有這樣的想法,當了官之后,就會患得患失,謀財成為第一位的追求。
這種情況也一直引起人們的警惕。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龍在《親民官自省六戒》中特別強調(diào):“為貧而仕,雖乘田委吏,止為祿養(yǎng),未嘗于祿養(yǎng)之外,有別徑也。若舍此而外,多求便利,即為暮夜楊伯起之‘四知’,言之已可凜矣。昔人云:‘士大夫若愛一文,不值一文。’又云:‘從來有名士,不用無名錢。’試思長吏于民,論到錢處,亦何項為有名乎?夫受人錢而不與干事,則鬼神呵責,必為犬馬報人。受人財而替人枉法,則法律森嚴,定當妻孥連累。清夜自省,不禁汗流。是不可不戒。”
乘田、委吏,是兩種很小的官,獲得的俸祿當然有限。半夜三更接受賄賂,也會有楊震所說的“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不可能安全。于成龍用國家法律以及鬼神報應來警示為貧而仕、貪贓枉法的官員。
當然,也不是所有為貧而仕的官員都愛錢而沒有底線。比如南宋的辛次膺。“辛簡穆公次膺,雖貧不自聊,一豆羮不妄受。高宗嘗面諭之曰:‘卿廉聲著聞,士大夫言卿在閩中,不受俸。’公對曰:‘臣為貧而仕,豈有辭俸之理。但不當受者,不敢受。’上曰:‘使人人似卿,天下何患不太平耶?’上又曰:‘朕知卿如在家僧,名利聲色,人所好者,卿皆不好’。”
辛次膺因為貧窮而當官,并不拒絕正當?shù)馁旱?,但決不拿額外的好處。不義之財不取,也是當今黨員干部應當恪守的從政準則。
?。喊l(fā)芾)
【人間草木】
名稱:肉果草
分布:隴南、天水、甘南、定西、臨夏、蘭州、白銀、武威、張掖、酒泉
簡介:肉果草,多年生矮小草本。全草入藥,具有養(yǎng)肺排膿、清熱止咳的功效。花期5-7月,果期7-9月。植株矮小,具耐踐踏、耐寒、耐瘠薄的特性,可作為觀葉、觀花材料,亦可作地被植物栽植。
?。ㄖ参镔Y料由西北師范大學白增福、陳學林提供)
- 2024-04-24為官不擾,是善治的重要前提
- 2024-04-23“陋規(guī)”是滋生腐敗的溫床
- 2024-04-22莫讓土特產(chǎn)變了味
- 2024-04-19古代當官不修衙,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