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恕,字宗貫,陜西三原(今陜西省三原縣)人。歷任大理寺左評事,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南京刑部左侍郎、吏部尚書等職。
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年間,廣泛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北京、南京各六部的尚書,只有王恕“剛正清嚴”,值得稱道。
王恕是明英宗正統(tǒng)十三年(公元1448年)進士,初選為庶吉士,后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他任職大理寺時,就以批評刑獄審理中的弊端聞名。擔任揚州知府后,為政清廉,剛正無私,創(chuàng)辦資政書院,培養(yǎng)人才。因政績卓著,治行第一,王恕被破格提升為江西右布政使,在任內平定贛州寇亂。之后,他歷官河南、云南、南京,皆有政績。
在河南左布政使任上,王恕成功安撫河南、湖北、陜西三省交界處荊襄山區(qū)數以萬計的流民,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化解了他們與朝廷的矛盾。王恕巡撫云南時,云南鎮(zhèn)守太監(jiān)錢能非常貪暴,他四處斂財,私通外國,縱容手下胡作非為。王恕對他們嚴加制裁,使錢能不得不奉詔回京,為云南除去一害。
因為在地方任職時的卓越功績,王恕轉任中央,在南京掌都察院事。幾個月后,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又巡撫應天府(南京)。王恕均衡官田民田負擔,減官田耗米10余萬石,又因水災奏免秋糧60余萬石,賑濟災民200余萬。尤其可貴的是,他不受賄,拒請托,選拔部屬嚴禁熟人說情,使為官不正者不滿,卻贏得了正直官員和百姓的衷心擁護。
明孝宗即位后,王恕被起用為吏部尚書。當時,貪污受賄成風,而且美其名曰“摯儀”,即見面禮。王恕決不隨波逐流,上任后,在大門兩旁掛出楹聯:仕于朝者,以饋遺及門為恥;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為羞。把京官登門送禮及外任官攜帶禮物進京、行賄等均斥為可恥行徑。他以此聯告誡吏部官員,要嚴以自律,切莫收受賄賂。
王恕鞠躬盡瘁,為朝廷選賢任能。他推舉官員的原則是:“天下之官以待天下之士,勿私貴戚,妨公議。”對于受到陷害的仁人志士,他“抗章力救”;對于賢明有才干的士子,他鼎力相助。特別是經他引薦的眾多官員,大都成為一時的廉臣、賢臣、能臣、名臣。
王恕于國清嚴,于己清苦,可謂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他上任從不帶童仆,行李只有一個竹筐、幾件布衣,平時吃的只是豆腐、青菜而已。當時的官員,特權很多,所用多取自官庫,但王恕始終自掏腰包,公私分明。
王恕與妻子或家人同行時,遇到驛站,總是讓妻子或家人投宿客棧,自己獨自到驛站住宿。驛吏請求也讓家人同住,王恕卻認為驛站是為朝廷官員所設,讓家人同住是以公謀私。王恕的兒子從老家來京探親,一路上騎著騾子,全然看不出是吏部尚書的公子,倒像個窮書生。王恕的女兒出嫁時,乘坐的是一頂兩人抬的普通小轎,完全沒有千金小姐的金貴。
王恕教子有方。據史書記載,王恕的兒子將到外地做官,為防兒子日后做朝中“碩鼠”,王恕帶其到后宅,指著一處說:“這里是藏金的地方,有一窖金。”又指著另一處說:“這里是藏銀的地方,有一窖銀。”王恕去世后,兒子按圖索驥,結果皆是空窖。王恕之子由此豁然醒悟,甘于清貧,勤儉自律,始終秉承清廉的家風。
王恕為官40余年,始終禮賢下士,省身克己,剛正清嚴,時人譽為“國朝第一正人”。
- 2023-11-20曹鑒:不義之財一毫不取
- 2023-11-07朱震:為官廉而不擾,則百姓自安
- 2023-11-01徐鹿卿為何被百姓稱作“活菩薩”
- 2023-10-26不以民膏自肥的楊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