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鹿卿,字德夫,號泉谷,隆興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人。南宋文學家、藏書家,歷任南安軍學教授、溪縣知縣、樞密稟議、國子監(jiān)主薄、建昌軍知軍、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等職。
徐鹿卿于公元1223年中進士。他博覽并精通經(jīng)書史傳,年青人都爭著向他學習請教。南宋的學堂稱為軍學,當時有“南安軍學甲江西”之說。曾任禮部侍郎的張九成因為正直敢言被貶官后,居住在南安。徐鹿卿調(diào)任南安軍學教授后,就收集張九成的言行,把它刻在學校作為訓誡。之前周敦頤、程顥、程頤曾在這個地方講學,徐鹿卿身體力行,進一步弘揚他們的教義。從此,南安崇理重義的學風重新興盛起來。
為了保障辦學的經(jīng)濟來源,徐鹿卿還制定資助士人的制度。當時助學的田地多在溪流、山洞等低洼之地,加上以前征收賦稅缺乏一定的尺度,制度不合理,農(nóng)民為此困苦不堪。徐鹿卿誠心誠意地慰問、安撫承擔賦稅的百姓,對不合理的賦稅作出調(diào)整,從此當?shù)卦僖矝]有拖欠租稅的人。
南宋理學家真德秀稱贊徐鹿卿心氣平和、言行正直,有關愛百姓的誠心。徐鹿卿就被調(diào)職主管尤溪縣。真德秀擔任泉州知州時,想讓徐鹿卿來南安任職。徐鹿卿以不便供養(yǎng)母親而請辭。真德秀說:“我們志合道同,一起來救助民眾,還害怕你的母親阻攔嗎?”徐鹿卿進去稟報母親,母親果然爽快地答應了。
到了南安后,徐鹿卿首先免除那些沒有依據(jù)的課稅,厘清登記戶口、土地的簿冊,償還官府向民間預先借支的各種賦稅。同時,他疏通百姓上訪的渠道,平反冤案錯案,南安很快變得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友愛。即使遇到災年,糧食歉收,在徐鹿卿的妥善處理下,那些富有的百姓也十分樂意拿出自家的財物,幫助貧困的人。
后來,徐鹿卿擔任建昌知軍,還沒到任,就聽說當?shù)孛癖娭g因積怨而刀槍相見。徐鹿卿立即快馬傳書,讓他們停手,自己也加緊趕往上任。一到建昌,徐鹿卿便著手查訪民情民意,隨后采取了寬賦薄斂、抑制豪強、撫恤孤弱等一系列利民舉措,他還整肅軍隊,加強練兵,修筑城墻。徐鹿卿的治縣行為獲得百姓的信服和稱頌。
有一年,督府強行收取秋熟谷物的賦稅,要交納米糧五千斛。徐鹿卿據(jù)理力爭,說:“我的官可以不做,但米糧是決不會交的。”百姓惟恐徐鹿卿被調(diào)走,紛紛請求交糧來完成督府的任務。徐鹿卿說:“百姓為我著想固然好,難道我就不替百姓著想嗎?”最終在徐鹿卿的堅持下,被免掉了這些秋稅。還有一年收成不好,鬧了饑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徐鹿卿就拿出府中貯藏的米糧三千多石,以半價來出售;除了一部分沖抵府庫的利錢,又拿出一萬七千緡錢來救助災民,勸居民收養(yǎng)那些被遺棄的小孩,由官府每日補助他們錢、米。此舉救活了一城百姓,人們稱贊徐鹿卿為“活菩薩”。
徐鹿卿為官廉潔簡約、清正嚴明。他的房子簡陋得僅僅能夠遮蔽風雨而已。在家中,徐鹿卿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從來不計較個人恩怨。他的親族、同鄉(xiāng)都對他特別尊敬。公元1249年,徐鹿卿去世,享年80歲,謚號“清正”。
徐鹿卿不論辦學還是做官,廉潔節(jié)儉,剛直不阿,一分一毫都不亂拿,在風雨飄搖的南宋末期踐行著一名士大夫的崇高理想。
(維宏)
- 2023-10-26不以民膏自肥的楊簡
- 2023-10-16彭思永:察實情 出實招 辦實事
- 2023-10-10李沆:不置豪宅 不告密
- 2023-10-07杜衍:善于斷案 公正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