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承先人遺業(yè),家本不至甚乏,亦可為中人之產(chǎn)。仕宦雖齟齬,亦不全在人后,恒素不閑生事,又賦分薄,俸祿入門,旋即耗散,今已懸車,目前蕭然,意甚安之,他人或不諒,汝輩固不可欺也。
風俗方日壞,可憂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決不復(fù)出仕,惟顧念子孫不能無老嫗態(tài)。吾家本農(nóng)也,復(fù)能為農(nóng),策之上也。杜門窮經(jīng),不應(yīng)舉,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榮達,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則無策也矣。汝輩今日聞吾此言,心當不以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時兄弟一觀以自警,不必為他人言也。
——【宋】陸游《放翁家訓》
【小識】
陸游開篇就說“吾承先人遺業(yè),家本不至甚乏,亦可為中人之產(chǎn)。”意思是,我承接先人的遺業(yè),家庭還不是很貧困,大概相當于中等人家的產(chǎn)業(yè)。這倒是實話。做官呢,雖然不是很順暢,但也不是那么落后。只是平時不嫻于打理日常生活事務(wù),加上天賦低,“俸祿入門,旋即耗散”,可見工資也不高,花銷也大。“今已懸車,目前蕭然,意甚安之,他人或不諒,汝輩固不可欺也。”如今呢,已經(jīng)退休,古人一般七十歲即辭官家居,廢車不用,故說“懸車”。退休了,工資就更低了,家里就很簡陋,但陸游“意甚安之”,能安于這種現(xiàn)狀。這也是一種修行,我們讀古人的書,發(fā)現(xiàn)他們真的是能安于清貧。宋代的士大夫算優(yōu)渥了,但畢竟家口大,日子大都還是比較拮據(jù)的。當然,有的是故意儉樸。陸游說,他人或許不相信,你們是不可欺騙的。
另一段,是為后代兒孫安排為農(nóng),還是仕宦。這段話,見解頗為特殊,如今讀來,也感覺有點奇怪。他一開始就說:“風俗方日壞”,習俗正在越來越壞。所以,可憂愁的事情不止一件,“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決不復(fù)出仕,惟顧念子孫不能無老嫗態(tài)。”我僥幸老了,也快死了,如果不很快死掉,也絕不再當官了。只是眷顧你們這些兒孫,不能不像老嫗嘮叨幾句了。“老嫗態(tài)”,陸游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是一個話癆。但為了兒孫,也不得不說。
陸游給兒孫出了上中下三策,下策,竟然是“安于小官,不慕榮達”,安心做一個小官,不要羨慕榮達。中策是“杜門窮經(jīng),不應(yīng)舉,不求仕”,要兒孫關(guān)起門來,鉆研儒家經(jīng)典,不參加科舉考試,不當官。這就夠讓人驚訝了。而他提出的上策竟然是“為農(nóng)”,當一個農(nóng)民。“吾家本農(nóng)也,復(fù)能為農(nóng),策之上也。”我們家本來就是務(wù)農(nóng)的,繼續(xù)當農(nóng)民,這是上策。在中國古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學成文物藝,貨與帝王家”。當官,是大家都努力追求的,誰會把當農(nóng)民當成上策呢?這里可以看出,陸游對官場的絕望,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后代的保護??鬃诱f:“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鬃舆€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無道,就隱居。國家無道,既富且貴,是可恥的。如果國家有道,貧窮且地位底下,那也是可恥的。
陸游知道自己的這段話很厲害,所以,勸誡兒孫“不必為他人言也。”不要給他人說了。還說,你們?nèi)缃衤犃宋疫@段話,可能心里不當回事,“他日乃思之耳。”以后再思考吧。“暇日時兄弟一觀以自警”,空閑的日子,可以兄弟一起看看,以自我警示。
陸游家訓還有一段文字,談務(wù)農(nóng)與讀書。他說:“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子孫天資有限,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不可不讓讀書。為什么呢?“書種不絕足矣。”家族的讀書種子不能斷絕呀。但他也說:“若能布衣草履,從事農(nóng)圃,足跡不至城市,彌是佳事。”做一個農(nóng)民,似乎在他看來,也是很幸福的事情。“仕宦不可常,不仕則農(nóng),無可憾也。”仕宦是不能強求的,做一個農(nóng)民,也沒有遺憾。最主要的是不能“為市井小人事耳”。
看來,官場險惡,陸游深有所感。寧愿兒孫平安生活,不做道德小人即可。無論如何,耕讀傳家,是不能斷絕的。(楊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