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孝肅公家訓(xùn)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肅之子也。——【宋】包拯《包孝肅公家訓(xùn)》
【小識】
讀《宋史》,可知包拯沒有民間傳說的那么厲害。諸如貍貓換太子、鍘美案等,大皆戲說爾。但這種戲說里,也顯示著民眾的情感。“包青天”三字,喊了上千年,至今依然不衰減。只要是包拯的影視劇,老百姓還是愛看。小時候,看秦腔,那一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讓年幼的我,頗為震撼。
胡適曾說,包拯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是把古代很多精巧的判案故事,負(fù)載在他身上。這是有道理的。而且歷代不斷放大,理想化和藝術(shù)化,演變出很多逸聞趣事。尤其小說《三俠五義》的誕生和流行,更使包拯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其實,這都是明清以降民間文人的虛構(gòu)而已,而且是以他們所處的時代想象北宋,更是從來沒有上過朝堂的落魄文人的想象。
歷史上,包拯知開封府也就一年半左右,沒有辦理過什么疑難案件。吳鉤說:“實際上,包拯作為開封府的行政長官,并不需要親自審理太多訟案,因為開封府設(shè)有專門的法院,負(fù)責(zé)審理、裁決刑案與民商事訴訟”,“而且這些法院都配置有專職、專業(yè)的司法官,他們通常需要先通過司法考試,才得以出任司法官。”包拯,安徽人,字希仁,為人正直剛毅,進(jìn)士及第后,“以親老侍養(yǎng),不仕宦且十年,人稱其孝。”他主持開封府工作時,執(zhí)法嚴(yán)正,不避親黨,一時整肅。所以,古人云:“包之成名,莫要于知開封府”。后又任樞密副使。卒后,謚號“孝肅”,年六十四?!端问贰吩唬?ldquo;(包)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dāng)渴?,聞?wù)呓詰勚?rdquo;以至于京師百姓都說:“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
包拯的家訓(xùn)和他的為人一樣,不啰嗦,不抒情,短短三十多個字,但字字?jǐn)S地有聲,一字不茍,頗像法律條文。他說:“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意思就是說,后代子孫做官的,如有貪贓枉法的,不能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能進(jìn)祖墳。在傳統(tǒng)中國,不能進(jìn)祖墳,是很大的恥辱。“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不聽我的話,就不是我的子孫。原文三十七字,下面簽字時,包拯又補充道:“希望包珙把這段話刻在石塊上,并豎立在堂屋東面的墻壁旁,以告誡后代子孫。”“仰”,是舊時下行公文用語,表示命令。
歐陽修與包拯同朝為官,他對包拯頗有微詞,認(rèn)為他“天姿峭直,然素少學(xué)問”,雖然“少有孝行,聞于鄉(xiāng)里,晚有直節(jié),著在朝廷”,“但其學(xué)問不深,思慮不熟,而處之乖當(dāng),其人亦可惜也。”司馬光說他喜歡當(dāng)面羞辱人,但卻“剛而不愎,此人所難也。”南宋王稱說:“拯為人不茍合,未嘗偽辭色以悅?cè)耍骄訜o私書,故人親黨亦皆絕之,人多憚其方嚴(yán),仕已通顯,奉已儉約,如布衣時。 ”這確實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尤其“故人親黨亦皆絕之”,真可謂“方嚴(yán)”了。
當(dāng)然,包拯能夠成為黑臉包公,也與他遇到了一位好皇帝有關(guān)。宋仁宗真寬仁主也。某種意義上,他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因此,對于包拯的剛直,他是可以容忍,并且能接受諫言。這是非常難得的。其實,這也是宋代的政治制度決定的。比包拯更敢直言的大臣,都能夠被皇帝包容。北宋王禹偁說:“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南宋御史劉黻給皇帝說:“天下事當(dāng)與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宋朝的相權(quán)、臺諫很大,可以駁回皇帝的旨意。這里是有一種權(quán)力制衡在的。而且,終宋一朝,政治最為寬容,士大夫與平民都有一定的言論自由。歷史學(xué)家唐德剛說:“可惜的是,傳統(tǒng)中國這種有高度現(xiàn)代化和民主意味的開明文官制,在宋亡之后,就再次復(fù)古回潮了。”
相關(guān)新聞
- 2021-09-10 事不避難 義不逃責(zé)
- 2021-09-10修身成仁 天下之正理
- 2021-09-10知足者存 貪心者盡
- 2021-09-10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