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方多事以來,日夕憂汝。得昨日遞中書,知與新婦、諸孫等各安,守官無事,頓解遠想。吾此哀苦如常。
歐陽氏自江南歸明,累世蒙朝廷官祿,吾今又被榮顯,致汝等并列官裳,當思報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盡心向前,不得避事。至于臨難死節(jié),亦是汝榮事,但存心盡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
昨書中言欲買朱砂來,吾不闕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 吾在官所,除飲食物外,不曾買一物。汝可安此為戒也。
已寒,好將息。不具。吾書送通理十二郎。
——【宋】歐陽修《與十二侄(通理)書》
【小識】
宋朝,一變唐朝尚武之風,士大夫地位之高,歷代罕見。經(jīng)過唐代的科舉制和五代的掃蕩,豪門已經(jīng)不見,官員選拔基本都來自科舉制,而且宋代的皇帝也非常重視科舉,對狀元及第者給予很高的榮耀。尹洙說:“狀元及第,雖將兵數(shù)十萬,恢復幽冀,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矣!”因此,宋代的名臣顯宦,都很重視讀書致仕。朱熹甚至說:“居今之世,使孔子復生,也不免應舉。”家訓的繁榮,也是自然之理。
與歐陽修合撰《新唐書》的宋祈,在給兒孫的家訓里說:“要得數(shù)百卷書在胸中,則不為人所輕誚矣。”日本學者內(nèi)藤湖南提出的唐宋之變,也頗有道理。他在《概括的唐宋時代觀》中說:“唐代是中世紀的結(jié)束,而宋代則是近世的開始。”唐代依然是貴族文化占上風,到宋代,經(jīng)過幾百年的科舉制和對豪門的打壓,基本消滅了貴族,滿朝皆是科舉出身的士大夫了。唐代的貴族可以憑借自己顯赫的家世而自豪,宋代的士大夫,卻只能以學問立身了。因為宋代統(tǒng)治者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宦官、外戚、武人等擅權(quán)的情況,就很少出現(xiàn)。士大夫這個群體,基本是科舉出身,而且大都還是孤寒人家,所以,他們只能依附皇室,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威脅到統(tǒng)治者。所以,士大夫這個階層非常忠于皇室,從無二心??梢哉f,宋代科舉徹底取消了門第限制,不管哪個階層,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
歐陽修生于一個小官吏家庭,四歲喪父,寡母鄭氏嘔心教育,終成一代文宗。所以,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在給二兒子歐陽奕的書信中,他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在這里,他引用《禮記》的話,并進了一步,認為玉和人還不一樣,玉即使不雕琢,它還是玉,但人就不一樣了。不學習,就會淪落為小人。因為“人之性,因物則遷。”
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古人主張讀書,不僅是為了功名,更多的是為了成就這個人,最后報效祖國。歐陽修給十二侄歐陽通理的這封信,就是如此。寫這封信時,歐陽通理正在廣西象州縣擔任司理。司理,是州級屬官,主管刑獄。其時,廣西壯族首領儂智高起兵反宋,一路東進,象州正在平叛前線。因此,歐陽修一開始就說:“自南方多事以來,日夕憂汝。”他擔憂侄兒的安危,說接到書信后,知道一切均安,新婦、諸孫都好,“頓解遠想”。但他接著說,我們歐陽家族幾代都受皇朝大恩,一定要“當思報效”,鼓勵侄兒努力破敵,殺身成仁。他說:“偶此多事,如有差使,盡心向前,不得避事。”這話已經(jīng)說得很厲害了,作為高官,國難當頭,沒有濫用權(quán)力把自己的侄兒調(diào)離,還希望他“盡心向前,不得避事。”甚至他還說:“至于臨難死節(jié),亦是汝榮事,但存心盡公,神明亦自佑汝。慎不可思避事也。”這種境界,真是千古之下,讓人感佩。“臨難死節(jié)”,擲地有聲,后世只想榮享高位,而竭力“避事”之人,不知面對此言,內(nèi)心有愧疚乎?想起當年讀《高山下的花環(huán)》,深有古今之慨。
接著,他告訴侄兒不要給自己買東西。大概歐陽通理來信中提到要給叔叔買朱砂,所以,這里歐陽修特別訓誡“汝于官下宜守廉”,要廉潔呀,不要買這些閑物了。并告訴侄兒,自己為官一生,“除飲食物外,不曾買一物。”
歐陽修的散文紆徐委備,悠游有余,讓人可以看出他的從容閑淡。但作為一位高官,他也有嚴厲、不茍且的一面。這篇家信,就可以看出來。他還有一篇《與高司諫書》,文辭犀利,理正詞嚴,直斥左司諫高若訥“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鬃诱f:“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歐陽修,可謂“大臣”也。
相關(guān)新聞
- 2021-09-10 事不避難 義不逃責
- 2021-09-10修身成仁 天下之正理
- 2021-09-10知足者存 貪心者盡
- 2021-09-10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