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里得到了一塊未經(jīng)雕琢的玉石,捧著玉石獻給了楚厲王。厲王讓雕琢玉器的工人查看玉璞,玉工說:“這是塊石頭。”厲王以為卞和在欺騙他,因而砍斷了他的左腳。厲王死后,武王登基,卞和又捧著玉璞獻給武王,武王讓玉工鑒定,玉工又說:“是塊石頭。”武王也以為卞和在欺騙他,于是砍斷了他的右腳。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著那塊玉璞在楚山下嚎啕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干后繼續(xù)泣血。文王聽到后,派人詢問他原因,說:“天下被砍斷腳的人那么多,你為什么哭得如此悲痛?”卞和說:“我并不是因為被砍斷腳而悲傷,我悲哀的是那塊寶貴的玉卻被稱作石頭,有操守的人卻被說成騙子,這才是我悲哀的原因。”文王于是讓玉工剖開外璞,果然得到了寶玉,于是將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小識】
法術(shù)之士的悲憤
和氏璧又稱為荊玉、荊虹、荊璧、和璧、和璞等,是我國歷史上被奉為“天下共傳”的無價之寶。藺相如的“完璧歸趙”,說的也是和氏璧的故事。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將這塊稀世之珍制成了象征至高至尊權(quán)力的傳國玉璽。玉璽方圓四寸,紐交五龍,刻有丞相李斯篆書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秦亡之后,和氏璧輾轉(zhuǎn)相傳,越來越撲朔迷離,在五代以后不知所終了。
和氏璧在歷史上的赫赫聲名,更多是由于韓非的緣故?!俄n非子》中的《和氏》一篇,就是專門講說其來歷的。如果不是卞和不斷地冒死進獻,和氏璧很可能就被視若頑石,永封璞中而不為人知了。個中感慨,依稀能夠看出韓非自己的影子。
韓非對于這樣的境地是絕望的,他繼續(xù)感嘆說:珍珠寶玉是君主迫切想要得到的,即使卞和獻的玉璞不夠完美,對君主也沒什么損害。而如今君主對于法術(shù),未必像求和氏璧那樣急切;而法術(shù)又是用以禁止群臣士民的自私邪行的,因而必然要遭到他們的攻擊。那么,法術(shù)之士之所以還沒有被殺戮,只是因為成就帝王之業(yè)的法術(shù)還沒有獻出來罷了。君主如果不能超越大臣的非議,擺脫民眾的誹謗,而只是想采納法術(shù)之道,則“法術(shù)之士雖至死亡,道必不論矣”!其情感的沉痛、悲憤浸透在文字之中,貫穿《韓非子》全書始終。
后人對此也多有認(rèn)同。西晉的傅咸在《玉賦》中說:“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于卞子。”李白《古風(fēng)》也感嘆:“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千載之下的共鳴,仿佛也是對韓非悲憤喟嘆的回應(yīng)。
不過,我們也還是能看到希望的:畢竟,在卞和泣血的背后,還是有稀世寶玉的石破天驚!這也讓我們堅信,即使是在真理失聲的時候,一個人也要堅持理想,心存光明,執(zhí)著向前。這個世界上,總有這樣的希望引領(lǐng)著我們不斷前行。(阿陽)
相關(guān)新聞
- 2020-03-31【清風(fēng)典歷】孔子行
- 2020-03-30【清風(fēng)典歷】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 2020-03-27【清風(fēng)典歷】恂恂如也,似不能言
- 2020-03-26【清風(fēng)典歷】毋意,毋必,毋固,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