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賈樟柯:用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xiàn)中國敘事
新華社柏林2月25日電專訪: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xiàn)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
新華社記者田穎 張遠
“應當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xiàn)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攜新作《一直游到海水變藍》來柏林參加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展映單元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說。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是賈樟柯時隔十年再次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該片追憶了已故作家馬烽,并通過賈平凹、余華、梁鴻三位作家對個人生活及記憶的講述,反映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賈樟柯希望借由這部紀錄片談論過去到現(xiàn)在的鄉(xiāng)村經驗,片中選取的作家具有鄉(xiāng)村和小城鎮(zhèn)經驗。
賈樟柯認為,對于導演和藝術家來說,要建構自己結實的自我世界,才能面對和迎接飛速變化的外在環(huán)境。
“我拍電影是立足在個人生活經驗之上,我是山西人,我拍的電影基本上都以山西為背景。因為有地方經驗,在面對世界的時候,才能衡量世界的差異性、多元化和變與不變。”
“另一方面,也不能故步自封。對于生活的理解總是在于接觸更多新事物、新文化,不同文化之間產生對話關系,反過來也加深我們對自身環(huán)境、中國環(huán)境和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啟發(fā)。”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通過幾代作家的講述帶出中國當代歷史,含有中國社會獨特信息,需要具有一定歷史知識儲備才能完全理解,然而影片在電影節(jié)展映時觀眾接受度高,中途離場率極低。
“對于國際觀眾能否理解的問題,我不太擔心。”賈樟柯說,電影是獨特的藝術,文化有差異,但是大的主題,作家講述的生活狀態(tài)、場景環(huán)境都能被理解。“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大膽……我們總是衡量國際觀眾能不能理解太過于中國地方性的東西,但是不能因為這個顧慮就回避中國的核心敘事。”
在賈樟柯看來,運用國際化的電影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十分重要。“一開始交往的時候肯定會選取一些沒有障礙,文化差異小的東西,但是中國開放已經40年,我們應該努力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xiàn)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穿插著幾位作家的作品片段,由街頭巷尾的普通人朗誦出來。這樣的安排又有著怎樣的用意?賈樟柯說:“我們希望展現(xiàn)一些作家筆下很短的片段,讓讀者知道這個作家曾經產生過什么樣的情感和思想。”
賈樟柯認為,文學可以給人帶來光輝,特別是給普通人以光輝,所以在影片中安排普通人來朗誦文學片段。“當普通人朗讀這些文學詩句的時候,文學賦予了人們一種尊嚴。”
在一個信息碎片化、娛樂化的現(xiàn)實中,影片重提嚴肅文學和嚴肅閱讀。對于如何培養(yǎng)公眾閱讀和觀看習慣,賈樟柯說,國內電影節(jié)、文化節(jié)、文學分享會等活動越來越多,需要更加頻繁多元的文化活動,來進行公眾閱讀和觀看習慣的培養(yǎng)。
“不建議宏觀地鼓勵人們閱讀,而是通過頻繁的文化活動讓觀眾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東西,感受到獨特的美感和其中的快樂。用很多實際行動,讓人們閱讀嚴肅文學,觀看相對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電影。” 賈樟柯說。
相關新聞
- 2019-10-15平遙聚焦"印度新電影" 賈樟柯呼吁觀眾不要攝屏
- 2019-07-11終于換人了?賈樟柯新片女主不是趙濤!
- 2019-06-24賈樟柯大師班巴黎開講 寄語中國年輕電影人
- 2018-05-22戛納“中國面對面”活動回顧 是枝裕和對話賈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