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清水龐公玉雕以人為名,巧奪天工

青綠色龐公玉雕
龐公石,又名龐公玉,產(chǎn)于甘肅天水清水縣紅堡鎮(zhèn)龐公庵山下牛頭河及小華山一帶。該石天然妙成、質(zhì)地縝密堅致、紋理細膩滑潤、色彩斑斕溢翠、氣韻生動,可加工成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
因龐公石而興起的龐公玉雕是清水縣獨有的制作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在琳瑯滿目的玉文化藝苑中,清水龐公玉雕堪稱石中珍品,2020年入選甘肅省第四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1.以人命名的奇石
天下奇石的名稱絕大多數(shù)因產(chǎn)地而得,即便有些是以自身特點所命名的石種,也往往會在名稱之前加上產(chǎn)地。
在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有一種奇石卻打破窠臼,以人名來命名,它就是龐公石。
龐公石,出產(chǎn)于清水縣紅堡鎮(zhèn)龐公庵山下牛頭河及小華山一帶。在宋代杜綰著的《云林石譜》中,龐公石被稱為鞏石、通遠石,這是因為現(xiàn)在清水境內(nèi),在北宋時屬鞏州所轄,鞏州舊名通遠軍,故有此名。
《云林石譜》中對龐公石的質(zhì)地作了生動的描述:“鞏石色綠,有波浪狀紋理,制硯溫潤發(fā)墨。”
有人將鞏石制成圓硯贈送給了蘇軾。
東坡居士如獲至寶,他尤其喜歡鞏石上的紋理,贊嘆為“天波”。
《云林石譜》上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水中有蟲類發(fā)生魚鳴之聲,或覓覓之聲,本地人在棒子上綁利刃或用堅硬物體襲擊之,于是化為石,顏色青黑,溫潤細膩,尺把長定價數(shù)千元,可以做磨石,磨兵器發(fā)寒光而不鈍。”
但這一奇石更出名的名稱卻是龐公石。
龐公是襄陽居士龐蘊,他是唐代著名的禪修者,世人尊稱其為“龐居上”“龐翁”“龐公”,他被贊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
2.譽為“中國一絕”
傳說龐公北上云游,經(jīng)過清水縣紅堡鎮(zhèn)小華山時,見一條澄澈小河,繞山潺湲流過,山上樹木氤氳成霧,蔥郁垂陰,宛若仙境,便問一牧童“此為何地何水?”牧童說:“此乃小華山,山下西江水(今牛頭河)。”
龐公喜愛小華山的殊勝風光,就在此結廬隱居。
他廣結善緣,造福百姓,涅槃出塵之際,便將自己所用日常器物拋入牛頭河,沒想到頃刻間化為五彩繽紛的碧玉,被后人稱為“龐公石”“龐公玉”。
龐公石又有玉之名,可見它的石質(zhì)獨樹一幟。
龐公石屬火山巖,質(zhì)地堅硬,細膩濕潤,色彩豐富,深綠致密,翠碧如玉,石身間有紅、黃、白、黑等絢麗的紋理,構成諸如古今人物、珍禽異獸、花草樹木、行云飛瀑、江河山澤等奇特紋理圖案,尤其是玉化多彩的“翠”,著實讓人心生憐愛……
龐公石被稱為泰和石、鎮(zhèn)宅石、幸福石,在明清時期,曾被征為御用貢品,陳設于皇家園林。當?shù)厝罕娨朂嫻癁樯裎铮x取上好龐公石立于門旁,期望鎮(zhèn)宅邪,祈福納祥。
20世紀90年代初,在北京舉辦的一次龐公石展覽會上,它的形質(zhì)色紋俱佳觸動收藏界,被譽為“中國一絕”。
3.龐公玉雕巧奪天工
龐公石資源自古以來就十分稀缺。
牛頭河從紅堡鎮(zhèn)綿延數(shù)十里的山巖石峽中穿過,只有在河水湍流的小華山腳下不到兩公里的一段河床出產(chǎn)龐公石,儲量很少,要想得到一塊上好的龐公石實屬不易。
龐公石共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天然水沖石,現(xiàn)已極為難得;其二為山石,可加工成各種形態(tài)的工藝品。
龐公玉的主要制作工序如下:
首先是取料,就是在小華山河床采取紋理流暢精美、造型飽滿且具備一定形態(tài)的天然石料;再用錘子鑿出大致的形態(tài),去掉不耐看的地方;然后用打磨機打磨平整;再用細砂輪和各種雕刻機,將這些形狀不一的玉石雕鑿出大小、深淺、疏密不同的微點,完成線雕、圓雕、鏤雕等各種雕刻。
一件龐公玉雕的作品雕刻完成后,打蠟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即用高溫噴槍將玉石噴熱,然后將蠟涂抹在玉雕上,蠟油經(jīng)高溫很快就滲入玉體中,龐公玉隨之發(fā)生神奇的變化,墨綠的顏色瞬間變得耀眼奪目,而玉雕上或黃色,或紅色的玉翠也會變得愈發(fā)清晰可辨。
接著還需配置與主體相呼應的木質(zhì)或石質(zhì)底座,這時天然龐公玉已成為一件精致的藝術品。但這并不代表作品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完成,最后還需要篆刻一個含蓄且富有詩意的名稱或詩句在底座上,以達到虛實互補的效果。
龐公石之美,在質(zhì)、在形、在韻、在自然天成。手藝高超的玉雕藝人,往往能根據(jù)材質(zhì)天然的紋路,找到恰當?shù)牡窨讨黝},這體現(xiàn)著玉雕藝人的審美與學養(yǎng)。玉料不像白紙,一旦雕刻出錯,就會造成損失,所以龐公玉雕最關鍵的是要一次成型,這就要求雕刻者需要很高的心靈感悟,以及隨物賦形的技能。
人物花卉、亭臺樓閣、飛禽走獸、筆筒硯臺、風景山澤、古今人物、景觀茶臺……經(jīng)過玉石藝人的巧妙雕琢,一塊頑石最終變成了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作品尺寸的大小、圖案的復雜程度,都決定了龐公玉雕耗時的多少,小型的玉雕最快5天完成,大型的作品則需要花費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近年來,龐公玉雕項目名列省非遺名錄后,傳承者不下百人,有效地繼承發(fā)展了這門技藝。新一代玉雕藝人們結合時代特點,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讓龐公玉雕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
- 2024-04-14【巡禮馬銜山】馮玉雷:玉路通昆侖 玉成家國事
- 2024-04-16【巡禮馬銜山】大美瓦窯灘
- 2024-04-12天水秦安文廟,許多故事你可能從未聽過
- 2024-04-16【印象武威】武威文廟 書香滿溢皆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