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溯源甘肅文化】
渭水上游與黃帝族的興起
平?jīng)鲠轻忌?,傳說黃帝曾在此問道于廣成子。
秦安大地灣遺址。
馬家窯文化漩渦紋彩陶甕。
渭源縣渭水發(fā)源地。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本報特約撰稿人 趙逵夫
渭水在上古時代人們的心中是一條很重要的河流?!渡袝肥侵袊瞎艢v史文獻最早的集結(jié),曾多次提到渭水,可見上古時人們就已對渭水開始關(guān)注和熟悉。黃帝族興起于渭水流域,在先秦文獻也有跡可尋。
一
《尚書》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最早的集結(jié),其《禹貢》中四次提到渭水。其中說到一些部族給君王上貢的路線時說:“浮于潛,逾于沔,入于渭,亂于河。”(亂:橫渡)。又說“涇屬渭汭(河流會合或彎曲處)”。又說:“會于渭汭。”又說:“導(dǎo)渭自鳥鼠同穴。”鳥鼠山為渭水發(fā)源處,《禹貢》中也不止一次提到?!对娊?jīng)》中則多次提到“渭陽”,“在渭之陽”(水以北為陽)、“在渭之涘”(涘,水邊)、“在渭之將”(將,指水側(cè))、“涇以渭濁”等?!渡胶=?jīng)》是中國遠古神話的淵藪,其《西山經(jīng)》中提到渭水13次,卷十三附《水經(jīng)》文中說:“渭水出鳥鼠同穴山,東注河,入華陰北。”《海外北經(jīng)》中載“夸父逐日”神話,言“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吨芏Y》《左傳》中也說到渭水。由此可見上古人對渭水一帶地理狀況的熟悉?!秴问洗呵?middot;首時》中言:“太公望,東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無其主,聞文王賢,故釣于渭以觀之。”看來周文王也常至渭水邊,故姜尚才釣于渭水以觀其行。
為什么上古之時人們對渭水這樣熟悉,又這樣關(guān)注?這是有原因的。
《國語·晉語四》載晉司空季子說:“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是關(guān)于炎黃早期歷史在上古文獻中的最早反映。著名學(xué)者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一書考證姜水即寶雞城南姜城堡的清姜河。他又說:“炎黃共同淵源的少典氏族大約在西方渭水的上游。”徐先生認(rèn)為興起于隴右的炎帝族、黃帝族兩大部落是順著渭水及黃河?xùn)|下而進入中原之地的。他說:“我們的祖先有一部分,此后叫作華夏族。內(nèi)中有一個氏族叫作少典,它與有蟜氏族互通婚姻。它的生活區(qū)域大約在今甘肅、陜西兩省交界的黃土塬上或它的附近。從這兩個氏族中分出來兩個重要的氏族:一個住在姬水旁邊,此后得了姬姓,就叫作黃帝氏族;另外一個住在姜水旁邊,此后得了姜姓,就叫作炎帝氏族。這兩個氏族發(fā)展以后,漸漸有一部分順著河流,向東遷移。”(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
徐旭生1935年曾到寶雞和靠近甘肅的一些地方作過學(xué)術(shù)考察。他的很多看法為我國史前史的研究開拓了道路。此后歷史學(xué)家劉起釪有《姬姜與氐羌的淵源關(guān)系》一文,在經(jīng)過詳細論證之后得出結(jié)論:“顯有極大可能,姬水即渭水,姜水即羌水,亦即連白龍江、白水江之水。大抵依此兩水所居之姬、姜兩族,一在渭水以南。由此更看出了姬姓的黃帝族地域大體即氐族地域,姜姓的炎帝族大體即羌族地域。”(《古史續(xù)辨》,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1年出版)劉先生認(rèn)為姜水即發(fā)源于岷縣東南,在舟曲以東入白龍江的岷江。此水古名羌水,這一帶古為羌人所居之地。徐旭生、劉啟釪二位學(xué)者都在上古史研究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為以后的研究開出新路,給以很大啟發(fā)。
其實黃帝族起于渭水上游一帶,這在先秦文獻中也有間接的反映。《莊子·在宥》言:黃帝“聞廣成子在于空同(崆峒山)之上,故往見之。”這就反映了黃帝在早期就是活動于隴東南、天水一帶的,要不然為什么能到崆峒山去見廣成子?黃帝能成為一個部族的首領(lǐng),后來向東發(fā)展,成為華夏第一位部落聯(lián)盟的杰出領(lǐng)袖,同他能開闊地思考當(dāng)時的局勢,也能向一些高人請教有關(guān)。
《史記·五帝本紀(jì)》:“黃帝……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同,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這是言黃帝一生活動之范圍,則西漢之時尚傳說空同(崆峒山)、涿鹿,都同黃帝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的?!妒酚?middot;五帝本紀(jì)》載,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等是講黃帝后來之經(jīng)歷,而崆峒是開始東遷之地。
《呂氏春秋》一書是呂不韋之門客利用上古之書編成,其中保存了很多已散佚古書的內(nèi)容。其《咸池》篇說:“黃帝令伶?zhèn)愖鳛槁?。伶?zhèn)愖源笙闹?hellip;…取竹于嶰溪之谷”,從而制成樂器。其中所說“大夏”,應(yīng)指今臨夏、大夏河一帶。大夏河是向北流入黃河。上面這個傳說,《說苑·修文》篇也有記述:“黃帝詔伶?zhèn)愖鳛橐袈?。伶?zhèn)愖源笙闹鳎酥鲋?,取竹于解谷?rdquo;今夏河以西即青海,正昆侖所在??梢娚衔乃f“大夏”即今臨夏一帶沒問題,昆侖山正在其西北(山之北為陰)。如黃帝族不在渭水上游,其手下人也不至于到大夏之地選竹以制樂器。
二
能說明渭水、漢水上游在遠古時人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上古時西漢水向東與沔水合,為一水),形成一種群體記憶的,還有堯舜之時遷和仲一族至西垂以測日,也應(yīng)該同漢水、渭水上游為伏羲氏和黃帝早期活動發(fā)展之地有關(guān)。關(guān)于伏羲生處,我在《三皇與王皇時代考論》一文據(jù)有關(guān)伏羲的最原始的文獻有所考論,肯定伏羲是生于古天水一帶范圍內(nèi)的(文刊《中華文史論叢》2018年第1期)。隴右天水一帶地域較偏,但在上古、遠古之時生存條件好:氣候適宜,多丘陵,少水災(zāi),便于居??;農(nóng)耕、狩獵均可。再者這一帶也不似中原多爭戰(zhàn)之事,先民生活比較穩(wěn)定。由于人們長期較穩(wěn)定地聚居,有利于相互交流,形成文化的積累與發(fā)展。黃帝族能夠在這一帶發(fā)展起來,具有統(tǒng)領(lǐng)東部中原一些部族的能力,也應(yīng)與伏羲氏開始形成的文化積累有關(guān)。
關(guān)于黃帝生于伏羲生處的問題,成書于兩漢之際的《易林》中說:“黃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此見于該書《乾之萃》,大體相同的文字又見于《咸之恒》《履之家人》兩處?!兑琢帧返淖髡叽拮瓰殇每ぃń窈颖变弥菔校┤耍梢娢鳚h之時冀州一帶人已普遍知道黃帝生于伏羲生處?!妒酚?middot;五帝本紀(jì)》《淮南子》等都記載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的涿鹿在其西北近五百里之處?!段宓郾炯o(jì)》還記載黃帝“邑于涿鹿之阿”。由以上的史料看,西漢時,黃帝長期居住過的涿鹿和冀州其他一些地方的人,他們都知道黃帝是生于伏羲早期活動的天水,這地方“兵刃不至,利以居止”。則黃帝生于天水的說法是自上古傳下來的。
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十一《渭水》載:“南安姚瞻以為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姚瞻之家鄉(xiāng)南安在今河北省蠡縣南,距崔篆家鄉(xiāng)約四百里,而兩人前后相差四百來年,可以看出有關(guān)黃帝生處的說法,在黃帝中后期主要活動之地的冀州,南北朝以前的看法是一致的,都認(rèn)為生于天水?!端?jīng)注》中所說的上邽大體即今天水市秦州區(qū)。其東北的清水縣有軒轅谷。又慶陽之正寧縣有黃帝冢,很可能是紀(jì)念性衣冠冢,但時間在南北朝以前是沒有問題的。如黃帝同當(dāng)?shù)貨]有任何關(guān)系,當(dāng)?shù)匾膊粫槠湫抟鹿谮!|S帝部族是從今天水、清水一帶東北至空同山附近,再東至今正寧,又沿沮水至洛水邊今陜西黃陵處,順洛水而南下。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說:“黃帝族東遷的路線大約偏北。他們大約順北洛水南下,到今大荔、朝邑一帶,東渡黃河,沿著中條及太行山邊漸向東北走。今山西省南部沿黃河的區(qū)域,姬姓的建國很多。”這個看法是符合黃帝氏族在渭水上游發(fā)展起來,之后不斷東遷的實際。
三
說到史前文化,首先要提到大地灣文化遺址。大地灣一期文化遺存距今7800年—7300年,同伏羲時代相當(dāng),其四期文化(距今5500年—4900年),相當(dāng)于炎黃時期。
這里不能不說到分布于渭水上游一帶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文化包括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馬家窯類型出土彩陶數(shù)量最多,器型比較豐富,紋飾精美,以水波紋、旋渦紋、同心紋為主,線條流暢和諧。馬家窯類型最早發(fā)現(xiàn)于臨洮縣馬家窯村,距今5300年到4900年,與黃帝時間大體相當(dāng)。《太平御覽》卷四八七引三國蜀譙周《古史考》佚文:“及神農(nóng)時,民食谷,釋米加于燒食之上而食。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這當(dāng)中也可以看出馬家窯類型出土大量精美陶器同黃帝族早期活動間的關(guān)系。
先秦史書《世本》遺文中載:“黃帝作寶鼎三。”其他早期文獻中也有記載。這說明黃帝族也是中華早期氏族中最早開始銅器制作的。在甘肅省東鄉(xiāng)族自治縣林家遺址發(fā)現(xiàn)有銅渣,并出土一把環(huán)首小青銅刀,距今4900年—4700年。在永登蔣家坪遺址發(fā)現(xiàn)一把青銅刀,也是我國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銅器之一。這些都是目前最有把握的中國開始制造青銅器的確鑿實例。另外在廣河齊家坪和岷縣杏林遺址還發(fā)現(xiàn)了兩件空首斧,均為紅銅,是目前學(xué)界公認(rèn)的東亞最早的空首斧。目前甘肅發(fā)現(xiàn)早期銅器300多件,占全國出土商代以前青銅器總量的80%以上,而且時間上也多居前。這必然反映了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其對后來一段時間的影響,而不會是憑空產(chǎn)生的上古文化現(xiàn)象。從大量出土文物看,以渭水上游隴西平原為中心的馬家窯文化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制陶手工業(yè)都比較發(fā)達,這些也應(yīng)該是早期黃帝氏族文化的遺存。
以上從地下出土文物方面證明:黃帝族就是在渭水上游及周圍一大片土地上發(fā)展起來的。
目前關(guān)于黃帝生處還有些其他說法,但其所依據(jù)文獻記載都比較遲,有的是以當(dāng)?shù)貍髡f或由誤會改成的較遲的地名為依據(jù),其證據(jù)往往只是一個“點”,然后由之加以敷衍,難以為據(jù)。
- 2023-08-03【隴上人物】漢代夫妻詩人——秦嘉、徐淑
- 2023-08-03紅遍唐宋的胡餅,是一種怎樣的美食?
- 2023-08-01圖解|探秘秦直道——一起走近兩千年前的“高速公路”
- 2023-07-31【“簡牘中國”網(wǎng)絡(luò)主題活動】甘肅敦煌懸泉置漢簡 穿越千年時空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