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朝格組合”樂隊成立于蘭州,音樂素材多取自蒙古族游牧民歌,音樂風格偏向原生態(tài)。(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wǎng)蘭州3月18日電 (記者 徐雪 李亞龍)在蘭州城區(qū)的一處排練場地,蒙古族青年巴依勒格手握馬頭琴,輕閉雙眼表演起呼麥,悠長渾厚的聲音,似乎帶著廣袤草原的氣息。
出生于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巴依勒格,骨子里對音樂有天然的“親近”。“蒙古族人善歌,每逢節(jié)日聚會,大家都會一起哼唱當?shù)氐拿窀琛?rdquo;巴依勒格至今仍然記得,年少時在上學路上,沿途餐廳、住宅時常飄來的陣陣歌聲。
源于對音樂的熱愛,巴依勒格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就讀時,便發(fā)起成立了原生態(tài)樂隊“朝格組合”,致力于將游牧民族的音樂,結(jié)合現(xiàn)代審美融合到創(chuàng)作中。
12年過去了,褪去校園的青澀,“朝格組合”曲風愈加成熟,并在當?shù)仡H有名氣。巴依勒格近日介紹說,團隊以馬頭琴、潮爾、托布秀爾、圖瓦羊皮鼓、伊克勒等民族樂器,以及吉他、大提琴等西洋樂器為主,再融入呼麥、長調(diào)等唱法,讓《葉賽尼河》《月夜》《鴻古爾》等蒙古族及其他游牧民族的民間樂曲煥發(fā)新的活力。
“民歌經(jīng)歷過歲月沉淀,一旦融入當代的流行元素和審美,就會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從而繼續(xù)傳承下去。也許過了十幾年,還會有一群年輕人唱同樣的歌曲。”巴依勒格說。
圖為樂隊主創(chuàng)巴依勒格。(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在樂隊中擔任吉他手的陳子軒,在9年前與巴依勒格初次相識,即被帶有游牧文化的音樂深深吸引,也由此堅持至今,“這種音樂神奇,有氣勢,是一種不一樣的視聽感受,打開了我的思路。”
樂隊的另一名吉他手姜巍說,他們平時利用業(yè)余時間聚在一起排練,商量著如何將各自喜歡的風格進行碰撞融合。
“比如我們將民歌《初升的太陽》進行改編,融入了爵士風格,成為比較跳躍的曲風。”說罷,巴依勒格便哼唱起來。
在“朝格組合”中擔任鼓手的甘肅平?jīng)銮嗄觊h鉦堯,考慮將架子鼓和圖瓦羊皮鼓搭配在一起,以方便演出時的隨意切換。“如今,蘭州的音樂氛圍越來越好,平臺也越來越多,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會繼續(xù)堅持下去。”他說。
巴依勒格還說,音樂中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在甘肅,獨特的西北“風味”所滋養(yǎng)起的音樂豐富豪爽又不失細膩。
“因為音樂,我們聚在一起,音樂帶來了很多快樂,盡情享受這個過程就很棒。”巴依勒格稱。(完)
相關(guān)新聞
- 2022-03-21【中央媒體看甘肅】燈陣亮星河 非遺興鄉(xiāng)村
- 2022-03-15【甘快看】全球連線|“Z世代”藏族女孩致力推廣傳統(tǒng)藏裝
- 2022-03-15康縣嗩吶:隴南大地的深沉心曲
- 2022-03-10甘肅武山旋鼓舞:4000多年歷史的古老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