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驢友時光】
煙雨南塔
甘谷南塔
王 琪
多年來,南塔在我心中是千年古城的一汪夢、一盞燈,蕩漾著古冀文脈的漣漪,照徹著甘谷學子的夢想。它就像一方鮮紅的印章,鑲嵌在山水甘谷畫卷的一角,點化山水,凸顯人文。
煙雨中的南塔,高高聳立在甘谷南山之巔。
那是一個夏夜伸手可摘滿天繁星,冬日白雪映日綺麗夢幻的地方。遠遠望去,它就像一支巨筆,一把火炬,一雙眼睛,一個手勢,舉頭問天,俯首寫心,吐納云煙,收藏歲月。
而此刻,天空飄著蒙蒙細雨,像有無數只蜘蛛在吐著絲,迎面而來的南山,云山霧罩,縹縹緲緲,使原本嶙峋崢嶸、陡峭壁立的南山,如夢如幻,如詩如畫,如仙人出沒的地方,如詩歌生長的荒原。而遠處的南塔,亭亭玉立,靜穆莊嚴,獨立于天地,傲視于云煙。陽剛中姿媚躍出,陰柔里不乏骨氣,愈加令人心向往之。
車子沿著山間的盤山公路,在綿綿細雨中不緊不慢地走著,車窗外的細雨也不急不慌地下著,仔細,認真,體貼入微,像前世的夢。路邊的草木洗著澡,卸去了風塵,仰著臉,容光煥發(fā),神清氣爽,亮晶晶的樹葉,反射著清靜的風光。
天門山是甘谷主山,檐牙高啄,曲徑通幽,宛如天上宮闕。宮闕身邊,站立著衣冠楚楚的南塔。德不孤,必有鄰。南塔的左鄰右舍,都是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左倚大像山、天門山,皆為朱山勝景,隴上名峰,久負盛名,享譽海內。大像山又稱文旗山,天門山俗名筆架山,文筆高曠,妙趣天成。右有鼉峰、硯窩臺,鼉峰旭日是著名的甘谷八景之一,硯窩臺是當地有名的風水寶地。眼前是古老的渭河,腳下是盈盈的柳湖。渭水湯湯,奔流不息,滋養(yǎng)了一地的風物風俗,文風文脈;柳湖久廢,近年新筑,楊柳依依,湖水蕩漾。
名山勝景之間,南塔猶如一支擎天巨筆,巍巍乎危立于掛劍峰之巔,居之于朱山以東,鼉峰以西,書面文心,亭亭玉立,筆魂墨韻,臨風而歌。真可謂,南塔如筆,柳湖如墨,長天如紙,硯臺如田,只待古冀兒女書寫輝煌人生,后起之秀開創(chuàng)百年宏業(yè)。
然而,輕輕撩開歲月的簾幕,南塔的歷史影影綽綽,恍惚迷離,南塔的影子忽遠忽近,如夢如幻。相傳關于南塔最早的動議始于清初邑令王一經,他履新伏地,欲振邦邑,卻深感巽方人文式微,便倡議在巽山之巔,建文峰之塔,以提振人文,鼓蕩文風。然而,這一夙愿直到300年后的光緒八年,才得以實現。
那一年,有一個叫廣灃的人當了甘谷的知縣,人稱“廣老爺”。廣老爺就任后,其中最重要也流傳至今的一條就是修建南塔。為了方便籌集資金和讓更多的人接受他的意見,他陳述了建南塔的利害得失。他說:邑之山形地理,大像山是青獅,天門山是白象,青獅白象把門,山上定有菩薩廟。眾皆驚嘆其神奇,他卻話鋒一轉,說道,只是可惜了這好風水!石山土蓋頭,渭水向東流。家無三代富,忠臣不出頭。于是人們紛紛出錢出力,僅一年時間,南塔就聳立在了人們眼前。其實,功名的血脈是文化,功名的底色是教育,追求功名,也就是崇文重教,明德修業(yè)。后來縣里果然進士如云,舉人如雨,文教大興,文風郁郁。時至今日,甘谷教育這張名片,被南塔的風吹拂得愈加清澈,愈加明亮。
來到南塔之下,仰望著它。這是一座六棱七級、上圓下方的樓閣式空心磚塔,高十余丈,頂懸九重相輪,置寶珠塔剎,內設螺旋扶梯,券龕拱門,翼角微翹,頂開月窗。塔前有一方古樸莊重的大理石石碑:南塔記。邑人王金慎書、王存錄撰。書法精良,辭文錦繡,歷數南塔形勝之美、歷史之久、人文之厚、期望之切、信念之堅。王老德高望重,人書俱老,存錄年富力強,德才兼?zhèn)?,二君聯袂,相得益彰,又為南塔再添一景,南塔文風亦度愈加醇香。
邊走邊看,不知在什么時候,雨,悄悄地停了。風,也屏住了呼吸,這里一切變得非常幽靜。遠處,一只不知名的鳥兒開始啼囀起來,仿佛在傾吐著浴后的歡悅。近處,凝聚在樹葉上的雨珠還往下滴,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發(fā)出異常清脆的音響。叮——咚——叮——咚……仿佛是一場山雨的余韻。
空氣清新,天空明亮,山含情,風含笑,人似菊。我凝視著南塔。塔檐重重,是生長在大地上的尊嚴;塔樓迢迢,是崛起在天空下的夢想。含蓄的青磚,像一方方辭典,像一部部方志,砌起文化如塔、時光如流。它收藏傳奇,也收藏風物。塔心謙虛,像一條歷史的隧道,像一眼文化的古井,雕刻山河如詩、風景如畫,它吐納煙云,也吐納文明。
相關新聞
- 2022-01-10甘肅崆峒山霧凇連綿 山脈成白色世界
- 2022-01-07天水:古籍修復 再現紙壽千年的文明之光
- 2022-01-07高質量擘畫文化強省建設發(fā)展藍圖——《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十四五”規(guī)劃》解讀
- 2022-01-05石頭也會七十二變